7月24日,由中國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2015“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結業儀式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中宣部副部長景俊海、文化部部長助理劉玉珠、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出席結業儀式。
共有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亞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36位優秀青年漢學家應邀來華參加本期研修,研究方向涉及中國的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政治、當代社會、國際關系、一帶一路、三農問題等諸多領域。他們先在北京接受為期3天的集中授課,由王蒙、厲以寧、葛劍雄、王逸舟等著名學者作“中國人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產業”、“絲綢之路—歷史地理背景和未來思考”、“中國新外交:趨勢與挑戰”等專題講座,之後赴中國社科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外交學院等合作單位開展為期兩周的對口專業研修。最後赴河南安陽殷墟、市民中心以及嵩山少林寺參觀考察。
青年漢學家們一致認為,研修計劃意義重大,是他們人生和學術生涯中一段終生難忘的旅程,大大拉近了他們與中國的關系。來自印度的茅篤亮說:“通過這次研修計劃,我們不同國家的漢學家可以說共飲了一江水,在中國一起分享了我們的經驗,一起獲得了關於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新的知識,對中國、對漢學產生了共同的感情。這可能是此項目的最大成果”。來自於保加利亞的韓裴說:“三個星期的研修內容非常豐富、印象很美好。我覺得一個國家對研究其文化的外國學者能有如此關懷和尊重,表明其對自身文化充滿自尊、自豪和自信。這樣對待自己文明和文化的國家無疑是偉大的,無疑有偉大的未來。”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系文化部和中國社科院於2014年開始舉辦的針對海外青年漢學家的學術交流項目,旨在通過邀請其來華研修,幫助他們更加客觀、深入地認識和研究中國,加深他們對中國方方面面的理解和認同,建立與中國學者和學術機構的聯系,為漢學與當代中國研究提供便利和支持。目前,“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共舉辦了三期,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國近百位青年漢學家來華研修,受到各國青年漢學家和中方合作單位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