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的機場、商區、博物館等地,帶有農歷豬年文化元素的紅色吉祥裝飾隨處可見,處處洋溢著意大利人喜迎中國新年、歡迎中國游客的氣氛……”這是近日新華社的一篇海外報道。
據了解,春節前夕,文化和旅游部啟動了2019年“歡樂春節”活動。截至目前,“歡樂春節”活動在全球133個國家和地區的396座城市舉辦演出、展覽、廟會等1500多項活動,講述美麗故事,傳播中華文化。與此同時,中國民眾出境旅游過年熱度不減,與全球“歡樂春節”活動相得益彰,有力助推了
“歡樂春節”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和關注度提升。
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表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既需要採取請進來的方式,也需要我們主動走出去。文化和旅游部依托中國傳統節日舉辦高覆蓋面的“歡樂春節”活動是提高傳播效果的好辦法。當然,如何更好地吸引那些對中華文化了解較少甚至是存有偏見的人群、如何更好地進行傳播內容的遴選、展示形式與渠道優化等還需要繼續探索。而這其中,入出境游就是有效形式之一。
湘潭大學商學院教授、湖南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劉建平認為,“歡樂春節”等文化傳播活動令全球的中國年味十分濃厚。活動呈現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參與性強等特點,尤其是以展示中國文化為特色,中國紅、中國結、紅燈籠,紅紅火火﹔寫對聯、剪福字、印年畫,深入人心,境外民眾現學現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文化。而熱度不減的出境游更是有力助推了“歡樂春節”品牌的全球傳播。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2019年春節期間出境人員631.1萬人次,同比增長12.48%。攜程發布的跟團游和自由行訂單數據顯示,赴泰游客人數近10萬人﹔赴日本體驗冰雪旅游等的游客超過5萬人﹔赴北歐的游客人數同比翻番﹔同時,中國游客開始把目光轉向南美洲,如赴阿根廷的中國游客增長128%。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表示,我國春節出境旅游市場繁榮發展,是大眾旅游向中高級階段演化的重要表現,是改革開放不斷擴大深化的必然趨勢。
春節假期有力推進了我國旅游的全球化進程,“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與我國全球旅行服務體系建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就像《流浪地球》開啟我國“科幻電影元年”、激發國民“仰望星空”一樣,“春節全球游”突顯了中國旅游發展全新課題,引導更多國民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竇文章表示,大量走出國門的中國游客驚喜地發現,從亞洲到大洋洲、從歐洲到美洲,處處可見“中國年”的喜慶元素,倍感親切。中國出境旅游潮極大帶動了世界旅游經濟發展,中國出境游消費穩居全球第一,已經成為世界旅游經濟發展強勁動力之一。中國每年向全球輸出上億人次出境游客,極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更彰顯了中國文化自信的新境界。
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所副研究員楊勁鬆博士介紹,節日出境旅游增速依然強勁,出境目的地依然以近程為主,前10位目的地中近程佔據大部分,遠程目的地更加多元化,出現了一些新的境外遠程目的地。不少目的地在春節假期提供了更加細致周到的服務,在簽證、航班、語言環境、支付手段等方面下工夫,便利化程度明顯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目的地針對中國游客的文化需求安排旅游項目,與“歡樂春節”密切相關的“文化便利化”活動也開始成為重點。
“攜程春節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我國游客從近1296個海內外城市出發,到達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1372個國內外城市,目的地國家和地區數量增長18%。”攜程旅游數據專家魏黎民稱,近幾年,旅游已成為重要年俗。今年旅游消費增長在一線城市保持了既有力度,中小城市增長顯著。大批中國春節游客的到來,也讓全球過起了中國年,多數出境游人氣國家都舉辦了豐富的春節節慶活動,讓中國游客賓至如歸。攜程全球玩樂平台顯示,在海外吃年夜飯、購置年貨、看演出,成為今年春節出境游客的消費熱點。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分析,春節期間我國出境游人數平穩增長,出境游市場日趨成熟。海島游、冰雪游等具有深層體驗感的境外游憩形式火熱,中國游客不再隻是滿足於境外購物,體現出我國游客旅游品位的提高。國外旅游行業從業者為開拓中國客源努力將中國春節元素融入旅游產品,提升了游客體驗。同時,作為中國春節市場分工體系的參與者,境外旅游從業者自發地進一步了解中國年俗文化,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此外,春節期間境外游不文明現象的減少,則反映出我國游客文明意識的增強與國內外旅游行業服務禮儀的日趨規范。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商學院教授陸勇認為,出境游熱度不減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2018年,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快速提升,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費持續擴大。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226元,佔人均消費支出比重達到11.2%。再加上旅游業界相關機構針對春節旅游市場的管理、服務目標明確,工作部署及時、措施得力,共同促成了包括出境旅游在內的春節旅游市場的繁榮有序,以及“歡樂春節”活動的全球升溫。(李志剛 王洋 郭子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