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湘、粵、內蒙古兩會召開
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1 14:3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1-02-01

  近日,湖南、廣東、內蒙古等省區進入地方“兩會時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各地兩會分別對“十四五”時期和2021年文化和旅游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代表、委員紛紛為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湖南: 

  傳承紅色基因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1月24日至29日,湖南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和湖南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長沙召開。

  湖南省代省長毛偉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1年,湖南將以建設文化強省為目標,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發展壯大現代文化產業。

  毛偉明強調,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挖掘湖湘文化時代內涵,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構建高新視頻全產業鏈體系。同時,要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快旅游景區提質升級,打造偉人故裡、魅力湘西、大美洞庭、湘贛邊紅色旅游等精品線路,提升“錦繡瀟湘”全域旅游品牌,支持汝城沙洲紅色文化引領綠色發展。

  今年的湖南省兩會期間,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湖南考察時提出的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湖南省政協主席李微微在參加教育界別小組討論時表示,要通過多種有效形式,把紅色種子播種進青少年的心靈,增強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同,讓紅色基因成為年青一代的優良品質,教育引導青少年把紅色文化的“接力棒”更好地傳下去。

  湖南省人大代表、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向群說:“總書記在村裡考察時的深情寄語讓我們方向更明、干勁更足。沙洲人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進一步傳承好‘半條被子’精神,鞏固好脫貧成果。”

  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王躍文作為文藝界委員代表,在湖南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會上發言。他建議,進一步做好省級層面的統籌協調,注重將紅色資源的挖掘整合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起來﹔進一步重視利用好本土紅色文物等資源開展紅色教育,充分發揮好紅色文物教育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作用﹔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加強紅色革命故事的編寫創作,努力做好針對不同人群的紅色教育和宣傳工作。

  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也是今年湖南兩會的熱議話題。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在參加張家界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做好旅游這篇文章放到“三高四新”戰略中去謀劃和定位,緊扣旅游高質量發展,放眼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緊緊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進一步催生國內市場旅游消費新動能,把發展全域旅游與實施鄉村振興、傳承紅色基因結合起來,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推動國際旅游城市建設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湖南省政協委員、張家界旅游集團常務副總裁金鑫建議,加強多元融合,助推“非遺+旅游”高質量發展,在非遺旅游、非遺研學、非遺民宿、非遺演藝、非遺文創等產品形態上大做文章,以非遺體驗為核心驅動力,滿足游客文化體驗需求,促進旅游消費增長,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光彩,助力湖南旅游高質量發展。

  廣東: 

  文化強省建設將邁出新步伐 

  1月23日至26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和廣東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廣州舉行。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委員圍繞多個議題為文化強省建設建言獻策。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文化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2021年,廣東省將從大力提升文化事業發展水平和推動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兩方面入手,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並將“實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列入10件民生實事。

  在提升文化事業發展水平方面,廣東將高水平打造“三館合一”等標志性文化重點工程,提升博物館、圖書館等開放利用水平﹔開展嶺南文化“雙創”工程,修繕、保護和遴選新一批省級文保單位、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繁榮發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抓好歷史文化街區、紅色革命遺址等活化利用,加強僑批文物保護和研究,推進嶺南考古的發掘整理和研究闡釋,推動科技考古、公共考古建設。

  為推動文化、旅游、體育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廣東將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文化企業、文化產品,大力發展4K/8K影視、數字出版,辦好深圳文博會、廣州文交會等展會﹔推動廣東衛視、珠影集團、文藝院團改革振興、提質增效﹔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抓好標志性景區景點、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等建設,開發紅色文化、南粵古驛道、少數民族村寨等精品線路,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古驛道活化利用工作再度被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備受鼓舞。”廣東省政協委員、南粵古驛道項目專家組組長、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表示,5年來,南粵古驛道網絡串聯起一座座古村落。“未來,我們希望能繼續推動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工作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推動鄉村振興,令古驛道煥發生機。”曹勁說。

  在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檔案館館長陳華江看來,僑批是廣大僑胞移民的歷史見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拓展。他建議,加強對僑批檔案保護研究利用的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建強研究隊伍,從更高站位、更廣視角、更深維度開展僑批檔案研究,凝聚僑心僑力,不斷擴大愛國愛鄉“同心圓”。

  對於潮劇的傳承與弘揚,廣東省人大代表、潮州市潮劇藝術培訓中心主任鄭舜英認為,要發揮老一輩藝術家傳幫帶的作用,通過收徒拜師、劇目傳承等形式,為潮劇發展注入新動力。她建議,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創排與時俱進、符合時代主題的潮劇精品劇目,加大對潮劇的宣傳,培育更多的年輕觀眾。

  內蒙古: 

  讓游客愛來內蒙古、愛上內蒙古 

  1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進入“兩會時間”,文化和旅游依然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注重差異化特色化。深入開展“愛上內蒙古”品牌形象宣介活動,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會議期間,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常委、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李樹榕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常委李延俊聯名提交了題為《把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落到實處》的提案,呼吁盡快推動內蒙古文化與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讓國內外游客愛來內蒙古、愛上內蒙古。李樹榕建議,由相關部門為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管理者作文化資源專題報告,使其能夠對本地區物質實證性文化資源、圖文記載性文化資源、現實行為傳承性文化資源進行全方位了解﹔對文化旅游景區的導游人員進行分階段的文化資源培訓,使其對自己的解說對象有感受、有感情、有感悟﹔組建文旅融合研究者隊伍,使其成為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的人才保障。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阿古拉泰提交了關於盡快建設內蒙古文藝之家的提案。他建議,由政府主導,建設“內蒙古文藝之家”平台,聯絡、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並以此為依托建立全新的文藝產業發展模式,凝聚、團結和引導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促進文藝資源與社會力量的融合互通,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系統搜集整理多民族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草原文化資源並加以開發利用和商業轉化,使內蒙古文藝之家兼具創作、交流、文創產品開發、文藝教育等功能,發揮文藝聯絡、引領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內蒙古文化軟實力。

  內蒙古人大代表、赤峰市圖書館館長劉淑華長期關注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革命老區孩子的閱讀生活。她介紹,2016年,存金溝小學教學條件十分簡陋,全鄉780名小學和幼兒園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課外讀物很少。通過赤峰市圖書館發起的愛心公益捐贈活動——“讓愛漂流在同一片天空”以及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存金溝小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校內還建起了少年宮和圖書館。劉淑華希望,“十四五”時期,全社會繼續關注和支持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筑牢小康社會的精神基石。

  (統稿:張玲,參與採寫:張玲、譚志紅、阿勒得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