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聯合舉辦的《我的“村晚”我的年》——2021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雲直播晚會在央視頻和國家公共文化雲上演,與全國觀眾一起線上歡度小年。晚會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響應就地過年號召,通過線上接力直播的形式,用1個主會場聯結東西南北中多個“村晚”示范展示點以及各地優選“村晚”舉辦地,帶著大家看遍“村晚”精彩、感受各地鄉村喜迎新春的濃厚氛圍,為觀眾送上一場精神文化盛宴。
四小時直播接力,東西南北中聯動
2月4日14時,《我的“村晚”我的年》雲直播晚會在央視演播廳主會場開演,並在天津市西青區付村、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安徽省蕪湖市奎湖村、河南省登封市朝陽溝村、廣東省佛山市大瀝鎮、四川省眉山市白塔社區、貴州省丹寨縣爭光村7地設置分會場,聯動開展“村晚”接力大直播。
此次雲直播匯聚了各地豐富多彩的演出。主會場4個小時的接力直播分為《紫氣“東”來“西”望大地》《盛情“南”卻“北”國風光》《樂在其“中”濃“農”鄉情》三個篇章,來自全國16個省(區、市)的18個村和社區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村晚”節目相繼亮相,通過歌舞表演、舞龍舞獅、戲曲、曲藝等節目形式,表達群眾迎接新春的期盼之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喜悅之情、愛黨愛國的自豪之情。
頌贊小康生活,展示民俗好物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來自湖南郴州的《趕著大鵝奔小康》、安徽鳳陽的《新花鼓贊鳳陽》、天津精武的曲藝加搖滾《這樣的好生活》、廣西富川的瑤族歌堂歌《幸福路上齊邀伴》、寧夏鹽池的說書《喜看鹽池新變化》、河南登封的豫劇《在這裡一輩子我也住不煩》等扶貧主題節目,贊美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引才回鄉”“數字鄉村”等鄉村振興政策對老百姓生活的改變,也通過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鮮活節目展現出來。
除了歌頌新時代鄉村生活的節目精彩紛呈,源於海上生產生活的山東榮成《石島漁家大鼓》、體現川渝文化特色的重慶合川《變臉》、彰顯南方舞獅特點的廣東佛山《龍獅舞動 大瀝情》、極具東北秧歌色彩的黑龍江哈爾濱《東北的冬》等特色節目代表了不同地域的年俗文化。呈現當地特產好物的四川眉山《節節甜 節節高》、上海金山《小籠師傅》、內蒙巴彥淖爾《巴盟釀皮﹒河套情》等演出同樣精彩紛呈,更有楊迪、李子柒,以及鄉村網紅等擔當好物推薦官,推薦各地的美食美景。
慶祝建黨一百年,助力冬奧倒計時
為慶祝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村晚”雲直播特別連線了中國第一支農村黨支部成立地——河北安平縣,聽那裡的群眾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隨後,直播間嘉賓接力演唱了多首經典贊歌,與各地聯動雲合唱的《歌唱祖國》,也傳遞出老百姓的家國深情。
此外,2月4日還是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為此,《我的“村晚”我的年》雲直播專程派出“特派員”,連線了長城腳下的石峽村,通過《石峽村 冬奧情》,看當地村民如何用實際行動為冬奧會加油助力,並感受那裡的冬奧熱情與節日氛圍。
與此同時,晚會現場嘉賓以分享年度關鍵詞的形式講述了各自在2020年印象深刻的故事,在品嘗推薦各地美食的過程中討論了“年夜飯”的互動話題,還從嘉賓姓氏出發,對中華文明的活化石“百家姓”展開了互動討論。直播期間還通過互動游戲、開箱抽獎、直播連線、播放VCR等環節,推介了浙江畬族福帶手環、廣東佛山小獅子挂件、天津楊柳青年畫、安徽文創物件大葉窗書簽、烏蘭察布馬奶酒等“村晚”舉辦地的寶藏好物與美食美景,挖掘展示各地文旅融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成果,揭示蘊含於“村晚”的豐富文化內涵,生動描繪小康生活的美好畫卷。
直播中,還預告了2021春節特別節目《農家院裡過大年》將從2月5日(農歷臘月二十四)起,到2月10日(農歷臘月二十九)連續6天,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頻道(CCTV-17)、央視頻號“幸福鄉村號” 與觀眾見面。作為“歡樂過大年﹒邁向新征程”——我們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之一,節目在全國范圍精選特色“村晚”精品節目,將鏡頭聚焦農家院裡,帶觀眾領略東南西北各地迎春習俗,品嘗各地特色美食。另外,3月14日(農歷二月初二)還將推出一場揭曉展播評優結果的特別節目。
據了解,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反映群眾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情的節目,展現廣大農村地區的鄉土氣息、民風民情和人文底蘊,倡導文明過節新風尚,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豐碩成果。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不斷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引導支持具備條件的“村晚”,通過融媒體聯動,從區域的“小歡喜”發展成遍及全國的“大聯歡”,從鄉村小舞台走向社會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