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與恭王府博物館聯袂舉辦“時盛歲新:
從‘文化遺產’到‘美好生活’影像志”
發布時間:2025-11-26 10:10 來源:故宮博物院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故宮博物院 2025-11-26

  2025年11月25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恭王府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時盛歲新:從‘文化遺產’到‘美好生活’影像志”,在故宮博物院延禧宮及恭王府博物館嘉樂堂同步開展。本次展覽首次以“歷史文化遺產地影像聯動”為紐帶,從兩家博物院(館)專職攝影師的作品中精選二百余幅,以獨特的“互望”視角,展開一場影像對話,旨在超越簡單的圖片文獻記錄,通過影像的“媒介屬性”“特殊工藝”“材質應用”等研究,構建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文化遺產闡釋場域,呈現建筑的百年變遷和文化遺產與民生活力交融的當代生命力。


  故宮與恭王府,共同勾勒出明清時期“禮制秩序”與“生活美學”的雙重畫卷。本次展覽不僅以影像為媒,承載建筑形貌之美,更希望透過鏡頭引入“影像考古學”視角,揭示建筑“形變神存”的文化基因,探尋其背後流淌的精神長河——從庄嚴禮序到人文逸趣,從歲月留痕到古韻新生。

  根據故宮延禧宮展廳上下兩層和恭王府嘉樂堂展廳正殿及東、西配殿院落的各自布局,“雙館共展”均以三個主題篇章進行呈現:第一篇章“白駒過隙﹒影像考古”將影像視為探究建筑生命史的考古媒介,通過“古今對照”的影像揭示古建空間在數百年歷史中的“變與不變”。第二篇章“視覺互望﹒天地大美”通過四季流轉、晨昏雨雪間的建筑光影,展現自然變幻如何重塑建筑的歷史肌理與情感溫度,生動詮釋“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第三篇章“人文共筑﹒古韻新生”則聚焦公眾與古建筑空間的當代互動。

  此外,展廳內還設有“古典工藝”和“材質應用”專區。前者展示藍晒、濕版等特殊技法,以圖像的斑駁質感呼應建筑在時間中的嬗變﹔後者將影像轉印於方磚、木等古建筑修繕材料上,以或冰涼、或堅實、或粗糙的物理質感,描摹蘊含著不同故事與記憶的建筑影像,形成古建筑可觸摸的“視覺檔案”。

  故宮博物院與恭王府博物館希望通過此次聯展,構建觀眾與影像傳播及歷史對話的橋梁,不僅呈現兩座經典皇家府園的獨特藝術魅力,更展現文化遺產如何與當代生活交融共生,並促使觀眾思考:如何讓這些“會說話的建筑”,在當代語境下持續言說,並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書寫文明新章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