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巡查監督工作啟動
發布時間:2017-04-05 08:47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7-04-05

    3月14日至15日,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一行在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的配合下,赴海口對瓊、粵、桂、閩四省(區)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立項資助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集中巡查。此次巡查工作的開展,標志著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巡查監督工作的正式啟動。參加此次巡查監督的專家有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汪守德,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雜志社原主編、編審黎繼德,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原主任王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一級美術師、辦公室主任喬宜男,中國文化報》理論版記者、編輯劉茜。來自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四省(區)的29個項目主體就項目實施進展、下一步實施計劃、經費使用情況進行了匯報,專家對每個項目都一一作了點評,反饋了意見。

    國家藝術基金運行三年來,進入了申報評審、實施監督及成果運用三軌並行的階段,項目實施監督作為中間環節,既是抓好資助項目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成果運用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障。2016年,管理中心歷時4個月,往返3萬7千多公裡,組織監督專家65人次先後赴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5年度立項資助的404個項目進行巡查監督,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集中座談、聽取匯報、反饋意見、現場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藝術基金的項目監督工作,遵循“目標—效果”原則,對由個人完成的項目實施監督,管理中心除了依靠遠程監督平台,主要是對結項時提交的作品進行評價。獲得立項資助的藝術單位、機構和青年藝術家要切實增強實施好項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重立項,輕監管”的流弊,樹立“全流程”意識,做好“進程管理”“痕跡管理”和“績效管理”,確保資助項目高起點運作、高標准實施、高質量完成。2017年管理中心將在去年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巡查監督工作力度,扎實做好項目監督管理工作。

    此次一天半的巡查監督工作,使瓊、粵、桂、閩四省(區)立項資助項目主體,相互對照檢查,交流經驗。綜觀29個項目,絕大部分規范有序地推進,不少項目主體帶來諸多很好的經驗和做法,如廣西藝術學院在藝術人才培養項目上前期扎實的調研工作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廣州大學的舞蹈《站在雲朵上的人》,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小型劇(節)目立項資助後,不斷修改打磨,注重加工提高,已初步具備發展為大型劇目的基礎和規模。但是,也有個別項目出現進展不順的問題,存在臨時變更導演主演、二度創作困難等多種情況。

  “監督不是可有可無的,它的任務在於發現問題,看項目的質量是否合格,內容是不是有偏差,經費開支是否合理,項目預期是否達到、實施過程是否符合項目申報的內容。”監督專家王慶說。連續兩年參加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巡查監督工作的專家汪守德表示,精品創作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基金經費保障下,督促項目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巡查監督無疑發揮著重要作用,改變了以往文化治理中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弊端,不僅給項目主體在經費上給予支持,還在立項資助後通過巡查監督的形式發現問題,提供建議,解決實際困難。

  參會的項目主體表示,“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聽專家點評,看問題看得很准,直截了當,一針見血。也使我們深刻意識到藝術基金的錢不好要,也更難花。通過這次巡查監督的匯報交流,對項目規范管理、依章實施的重要性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以後還要向優秀的單位學習,加強項目實施質量和經費管理,認真領會藝術基金的指南和制度,力爭以優秀的成績向國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巡查監督工作期間,監督專家一行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會場不張貼懸挂標語橫幅,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不看景點景區,厲行勤儉節約,做到出了機場就進會場,離開會場就到機場。接下來,管理中心還將按照區域劃分繼續推進2016年度資助項目巡查監督工作。(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