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歡樂庫姆孜》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供圖
“哎嗨嗨哎嗨哎嗨嗨……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藍……”一首融合了陝北地域特色的歌曲《古老的信天游》伴隨高亢的嗩吶開場,瞬時點燃了全場觀眾熱情。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為人民綻放”——國家藝術基金優秀資助節目展演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現場反響熱烈、掌聲如潮。
把藝術成果回饋給人民群眾
展演現場,歌曲《邊關熱血》展現了邊疆兒女建設美麗家園的堅定身影﹔舞蹈《歡樂庫姆孜》以幽默詼諧、熱情洋溢的表演風格,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由演員阿雲嘎深情演唱的《何處是遠方》更是引發了一片歡呼與喝彩……
本次展演以“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為主題,精選了一批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音樂、舞蹈、戲曲、皮影、雜技節目,通過“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為人民綻放”4個篇章,全面展示國家藝術基金在資助優秀作品、組織品牌活動、培養優秀人才和培育藝術生態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生動反映新時代文藝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此次展演總導演李馳介紹,主創團隊經過半年的策劃、籌備,從千余個優秀劇(節)目中遴選出來自9個省區市的20個精品節目及劇目選段,近600名演員參加演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眾多優秀作品都源於生活、源自人民,我們要把藝術成果回饋給人民群眾。”李馳說。
為了讓優質文化資源與老百姓“見面”,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還對本次展演進行了線上直播。截至目前,總觀看量近1900萬人次,進一步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激發文藝創新創造活力
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台,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和創新思維。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嗩吶藝術家張倩淵參與了展演中的兩個節目。她認為這兩首曲目均蘊含濃厚的地域風情。“《古老的信天游》將嗩吶與陝北民歌中極具聲腔化和歌唱性的元素相融合,進行了創新性創作與編配。《追夢》則是結合了四川地區的非遺‘翻山鉸子’,以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進行多元呈現。”張倩淵希望,未來以民族器樂為載體,探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更多路徑。
由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作的皮影戲《鸕鹚出逃記》,融入了中國水墨動畫的寫意手法。為了營造出暈染的水墨效果,凸顯羽毛質感,團隊成員不斷探索將顏色浸潤到鸕鹚皮影皮層的方法。同時,他們還引入電腦燈光等多媒體科技手段,並自主研發無級變速調光台,使得場景轉換更加自然連貫。安達組合演唱的《江格爾英雄贊》將傳統民族元素和現代音樂元素巧妙融合,給人以強烈的視聽沖擊,其中的呼麥表演更是令人贊嘆。
優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在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下,優秀藝術人才的隊伍不斷壯大。
舞蹈《額爾古納河》由中央民族大學的學生表演。在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該節目編導之一沙呷阿依看來,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不僅讓作品在藝術表現力上得到進一步提升,還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反復練習,參演節目的學生們的技藝有了顯著提升。作為教師,我們也將把這次創作過程中的寶貴經驗融入日常教學,反哺給學生。”沙呷阿依說。
“皮影戲《鸕鹚出逃記》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也為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搭建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展示與交流平台,我們在這個展演平台上汲取了其他藝術門類的寶貴經驗,並融入未來的創作實踐和人才培養中。”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業務副主任馮微說。
據統計,國家藝術基金自2013年設立以來,累計投入61.7億元資金,資助7915個創作項目,培育了一大批新時代文藝精品和優秀藝術人才。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規劃處處長、本次展演總統籌劉立明表示,要引導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貢獻力量。“下一步,國家藝術基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出更多優秀作品和人才,努力實現出精品、留經典的目標,積極打造以‘為人民綻放’為主題的資助成果落地品牌,進一步加強規劃引領,深化成果落地,推動優質文藝作品直達基層。”劉立明說。(李榮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