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穩步推進
發布時間:2013-09-06 12: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09-06

   

  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架構圖 

  

   

  已建成的三沙市公共電子閱覽室 

  

   

  小孫子教爺爺奶奶在平板電腦上看蒙語節目 

  

   

  工作人員指導牧民通過WiFi觀看實用技術視頻資源 

  

   

  暑假裡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是用平板電腦看動漫 

  

  近年來,在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在形成,其中文化部組織實施的文化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等國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順利推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由於各種原因,我國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任務還十分繁重,邊疆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覆蓋輻射能力還處於較低水平,邊疆地區百姓的基本文化權益還得不到有效保障。為此,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發展中心)按照部領導的指示精神,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的指導下,從2012年開始組織實施了“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

  “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是列入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該項目計劃在我國沿邊沿海的18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建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務點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基礎上,以提升邊疆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目標,運用互聯網與移動通訊等技術手段,匯聚共享邊疆特色數字文化資源,消除盲點,連點成線,連線成網,構建環繞我國邊疆地區的廣覆蓋、高效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打造邊疆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突破了按照行政區劃設點的局限性,以邊疆地區的人口、地理、邊防、對外交流等功能特點作為布局依據﹔突破了現有固定服務模式,突出流動服務與無線多終端服務﹔強化了邊疆地區特色資源採集與整合,開展定制化資源推送服務。

  發展中心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雲南4個省(區)進行了“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試點,每個試點省(區)選擇8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基層服務點,提升其數字文化服務配置標准,強化其網絡輻射與資源採集功能,將其打造成“邊疆地區數字文化服務示范點”﹔以鄉鎮為中心,在草原牧場、邊境口岸、邊防哨所、邊貿集市等地,建立320個數字文化服務點,提升邊疆地區數字文化服務覆蓋輻射能力﹔強化資源採集功能,逐步建成較為豐富的邊疆軍民喜聞樂見的邊疆數字文化專題資源庫﹔配合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台建設,研發“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服務板塊﹔充分利用已有設備與新增設備,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字文化服務活動,提升邊疆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首先,提升鄉鎮服務點的配置標准,強化其網絡輻射與資源採集功能,將其打造成“邊疆地區數字文化服務示范點”。在已建文化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基礎上(1台服務器+10台PC電腦+投影+音箱),新增配備移動數字加油站(軟硬件一體設備,配備觸摸屏,具有無線WiFi功能,支持有線或無線WiFi下載資源)、攝像機、網絡移動播放器、平板電腦(預裝文化共享工程專題資源,可在線更新)。增強配置後的鄉鎮服務點可接收互聯網、移動通訊網、IPTV等多種信號,可供在線訪問、下載、上傳數字文化資源,可離線播放數字文化資源,並為覆蓋區域內的數字文化服務點提供資源更新服務。同時,可強化鄉鎮服務點的資源採集功能,通過攝像機採集少數民族節慶文化、邊貿習俗等邊疆特色資源,使其成為“邊疆數字文化專題資源庫”的重要來源。

  其次,以鄉鎮為中心,在集市、口岸、島嶼、哨所等地設立數字文化服務點,擴大邊疆地區數字文化服務覆蓋范圍,發揮其前沿陣地作用。為數字文化服務點配備數字服務一體機、網絡移動播放器和平板電腦。新建的數字文化服務點可提供固定數字文化服務,也可供周邊1公裡范圍內的基層群眾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設備24小時不間斷享用數字文化資源。在不具備網絡條件的地方,可通過網絡移動播放器和平板電腦離線播放數字文化資源,開展流動服務﹔可與鄉鎮基層服務點的移動數字加油站連接,更新數字文化資源。

  另外,由發展中心牽頭,會同有關試點省(區),研發“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服務板塊,將其納入並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台應用服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板塊將整合匯聚邊疆地區特色專題資源,整合、發布鄉鎮基層服務點採集的數字文化資源﹔結合邊疆地區軍民和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需求特點,提供多語種、支持多終端的數字資源專題服務。

  2012年8月,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今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調研時明確指出:要從促進邊疆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促進民族文化建設,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構建“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2013年3月,楊志今副部長率調研組赴雲南、四川調研時強調:“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在現有場地、設備、資源基礎上,提高配置標准,消除盲點,連點成線,連線成網,進一步提高邊疆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和覆蓋能力。

  試點期間,發展中心還將會同試點省策劃、組織數字文化長廊專題服務活動,協調有關部門將數字文化長廊建設納入扶貧、援疆、援藏工作規劃,在組織領導、規章制度、統一標識、設備管理、績效考評等方面開展積極探索,逐步形成長效機制。

  目前,“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正在逐步推進,新疆、內蒙古、雲南、黑龍江四省(區)都已編制工作方案。黑龍江省制定並實施了《邊防駐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目前已在駐防地區新建多個文化共享工程服務點,為每個基層點配送3500冊圖書,鏡像安裝10多萬種電子書,1萬多部優秀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及文化講座視頻﹔雲南省在河底崗邊防檢查站、武警瀾滄縣中隊、拉影國門等地設立公共電子閱覽室,為官兵和當地群眾提供信息資源導航、資源檢索、影視欣賞、健康益智游戲等數字文化服務,深受好評。

  今年4月,發展中心在海南省三沙市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暨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南海第一站——文化共享工程三沙支中心,並向駐島部隊贈送了服務部隊官兵開展數字文化服務的設備和數字資源等。5月,內蒙古啟動“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試點工作,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已搭建的軟硬件平台設立不同類型的“數字加油站”,實現邊疆基層地區尤其是偏遠牧區的數字文化資源共享,目前已惠及內蒙古3萬農牧民。

  8月20日至23日,“新疆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試點單位第一期培訓班”在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舉辦,來自塔城、阿勒泰、昌吉、哈密4個涉邊地州的文化局社文科負責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相關負責人、鄉鎮文化站站長和社區(村)文化室工作人員等73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在為期3天的培訓中,來自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北京大學、國家圖書館等單位的專家們就公共電子閱覽室信息技術平台建設,邊疆萬裡數字文化長廊建設概況,文化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的日常維護、資源接收和發布等內容進行了授課。本次培訓班是各試點地區中首個針對長廊項目建設而舉辦的專題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