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國文化網絡電視發揮“互聯網+”優勢助力文化精准扶貧
發布時間:2016-08-04 10:2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8-04

    8月3日上午,在遼寧省政府定點扶貧縣錦州市義縣的七裡河村,文化共享工程遼寧省分中心正在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和省文化廳的指導下,組織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精准扶貧活動。一是請來當地非洲菊種植示范戶向村民講述自己的致富故事,啟發貧困村民,同時邀請遼寧省農科院花卉種植專家傳授非洲菊種植技術,讓村民掌握發家致富訣竅,邀請遼寧省內經驗豐富的合作社經理介紹農業合作社運營管理經驗,幫助農民走“抱團”脫貧之路,這些講座通過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平台面向全國直播,全省14個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和遍布鄉村的241個基層服務點近萬人同步收看講座直播。二是開展“點滴善舉成就大愛”捐贈活動,向村民贈送各地熱心群眾捐贈的衣物和學習用品。三是協調醫療單位派來志願者,向村民發放“健康進鄉村”常見病預防手冊。四是向當地學校、村活動室贈送上百集《文史大講堂》《美術課堂》以及廣場舞節目,提供優質的藝術數字資源。整場活動精准施策,堅持“扶志”與“扶智”同步進行。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李宏、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楊世濤帶隊調研、指導扶貧活動。 

  以上是遼寧省分中心認真落實全國文化精准扶貧視頻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實踐。本次會議於6月30日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召開,旨在貫徹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部署“十三五”時期文化精准扶貧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大文化幫扶工作力度,推動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優先向貧困地區擺布,積極探索“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模式,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文化發展動力。 

  為發揮文化共享工程遍布全國城鄉的六級服務網絡優勢,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在文化部的指導下,2016年以來積極探索在文化共享工程新媒體服務渠道——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平台上推出“文化精准扶貧計劃”,開設了扶貧講堂、創業幫扶、惠民服務三個板塊,根據貧困地區實際需要,線上線下結合,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指導、藝術教育、課外輔導、電商創業、專家義診、扶貧眾籌等服務。當地群眾通過設在鄉村文化站的中國文化網絡電視服務點即可參加扶貧直播講堂,增長技能,獲取就業信息,為進城務工“充電”﹔留守兒童可在文化站參加“四點半課堂”,打開網絡電視,點播觀看文化共享工程整合的全國知名教師講授的藝術普及與課外輔導節目,讓孩子們享受優質教育“零距離”﹔老鄉們有土特產、非遺絕活等,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簡單的幾步操作就可以上傳商品信息,收到網民訂單,讓老鄉們的腰包“鼓起來”﹔鄉親們還可以不定期接受文化共享工程組織的專家義診,通過扶貧眾籌收到愛心人士送來的“關愛禮包”。目前,貧困地區群眾可在全國上萬個基層服務點以及手機終端上獲取中國文化網絡電視提供的文化精准扶貧服務。 

  下一步,文化共享工程將在文化部、財政部的支持下,在“十三五”期間推出貧困地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檔升級項目,在中西部22個省的839個貧困縣,對數千個鄉鎮文化站提升配置,因地制宜,建立上萬個數字文化驛站,發揮公共數字文化網絡優勢,通過中國文化網絡電視新媒體渠道讓“互聯網+文化精准扶貧”深入貧困地區基層,為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脫貧攻堅發揮積極作用。(來源: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