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2016年中國文化館年會舉辦
發布時間:2016-09-08 09:05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9-08

  8月31日—9月2日,由文化部指導,中國文化館協會、銀川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協辦,銀川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承辦2016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在銀川市舉行。年會以“文化館——創新發展,服務基層”為主題,分工作會議、主題論壇、博覽會三大板塊。期間,召開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工作會議,舉行了13場論壇活動,博覽會帶來直接經濟效益上億元。年會在參會人數、辦會思路、組織形式以及創新手段等方面取得顯著突破。 

  一、年會各項指標創新高 

  一是參會人數創新高。全國各省(區/市)文化廳(局)有關負責同志、公共文化處處長,第一、二、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市長(第二批)、局長,各級文化館館長,公共文化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基層文化工作者,相關企業代表共計3500多人參加了盛會。 

  二是參與單位數量創新高。32個省推薦的8名“2016全國文化館榜樣人物”、16家“2016全國優秀文化館”和9家“2016全國優秀文化站”參加了風採展示活動﹔年會舉辦的1場主題論壇和12場分論壇,得到了全國12個省(區/市)的38家文化館、行業協會以及相關企業的熱烈響應和積極申報﹔31個省文化館組織各地近600名文化工作者參加了年會征文活動。更多機構主動參與年會,以年會為契機開展行業交流、特色展示和經驗推介。 

  三是博覽會規模創銀川當地文化類新高。2016年中國文化館年會﹒文化藝術博覽會暨“一帶一路”特色文化產品博覽會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規劃了省市主題綜合展、特色文化產品展、文化創意體驗展等5大主題展館,18個特色展區,參展商戶約260家,流動參觀人數約6萬人左右,帶來直接經濟收益上億元。 

  四是直播收視人數創新高。“文化共享工程﹒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全程播出了年會盛況,覆蓋全國文化共享工程14000多個基層站點﹔重慶、湖南、陝西、深圳福田等4地群眾藝術館同步開設了年會分會場,超百萬群眾共享年會精彩內容。 

  二、年會體現三大特色 

  一是創新辦會方式,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承辦城市的主體作用。從本屆年會開始,文化部將年會舉辦方式由“政府主辦,承辦城市、行業協會和相關單位承辦”,轉變為“政府指導、協會和地方城市主辦、行業參與、市場運作”,工作重點轉為做好指導和監管工作。同時,年會舉辦的具體事宜由中國文化館協會和銀川市人民政府作為主辦單位負責,包括策劃主題、組織學術會議、開展風採展示活動、會員注冊、新聞宣傳、會務接待以及展會招商等,各方分工合作,確保年會順利舉辦。 

  二是搭建文化藝術和科技融合的平台,擴大年會服務深度和傳播廣度。本屆年會充分利用網絡與新媒體技術,讓與會者全新體驗“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國家數字文化網同步直播開閉幕式﹔“文化共享工程﹒中國文化網絡電視”以“入站”、“入戶”、“入手”模式全網直播開閉幕式和文藝演出,分論壇一會多地聯網互動﹔中國文化館年會微信公眾號全線支持會議服務,線上線下融為一體﹔數字文化館創新服務案例展覽,全面展示了年來各地採用信息技術助力文化館轉型升級、提高服務效能的創新成果。 

  三是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和諧與群眾參與。作為首次在少數民族地區舉辦的行業年會,2016年中國文化館年會期間,舉辦了“美好銀川”國際民間藝術節、五省區少數民族文藝展演、“大地情深”國家院團銀川行、西北毗鄰地區文化交流周、少數民族風情攝影展、清真美食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充分展示了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採,營造了民族和諧團結的濃厚氛圍。同時,年會的開幕式、主論壇、博覽會等活動全程向群眾開放,吸引了大量群眾關注和參與,讓群眾共享公共文化盛宴。(來源: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