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中國史詩百部工程》項目交流會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2015-11-18 09:2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11-18

    2015年11月7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規劃執行的《中國史詩百部工程》項目交流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順利召開,參會人員來自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國內數十所高校、科研機構及影視制作單位,參會人數達50余人。各位參會專家及項目負責人在本次會議上交流積極,討論熱烈,會場盛況空前。

    此次項目交流會主要就《中國史詩百部工程》體例規范及拍攝注意事項進行了專題研討和交流。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王靜在會上介紹了《中國史詩百部工程》目前的項目情況,她表示,史詩演述是在特定時空的綿延中訴諸聽覺的音聲表達,承載著各民族祖先對自然的認知,對世界的探求,對人生的理解,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經驗情感、詩性智慧、文化傳統的集大成,具有非凡的文化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民族文學理論研究室主任巴莫曲布嫫作為《中國史詩百部工程》編集委員會成員就項目實施規范進行了詳盡的解讀,分別從總綱、項目體例、成果形式等具體方面對各子課題項目組做了嚴格的要求,以確保項目成果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史詩拍攝注意事項部分由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影視人類學中心主任朱靖江主講,除了對拍攝注意事項進行事無巨細的解讀之外,他還闡述了《中國史詩百部工程》的實施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范式轉型的重大意義,認為本項目是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從文字向影像發展、從單一向多元轉變的重大契機,對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以及民間文學等學科今後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在各位領導、專家專題發言之後,全體會議成員對已提交的項目成果影片進行了觀摩,並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各方參會人員就《中國史詩百部工程》項目規范達成了共識,確定了項目的執行路徑及成果要求。

    本次會議的召開對於搶救與挖掘瀕危的史詩資源,對活態史詩演述傳統的保存意義重大,對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的轉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來源: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