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月25日下午6:30,由文化部港澳台辦公室特別支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主辦,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廣東省文化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簡稱“中聯辦文化教育部”)共同協辦的“春風送綠嶺南岸——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春節習俗展”開幕式在澳門民政總署畫廊舉行。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部長徐婷、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文化部港澳台辦公室港澳處處長白冰、“中心”副主任王靜、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張奕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吳志華等出席了開幕式並剪彩。
本屆“春風送綠嶺南岸——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春節習俗展”從1月25日開始至2月19日結束,歷時26天。與以往僅在盧廉若公園春草堂一個展區進行展覽不同,今年增加了一個民政總署畫廊展區,參展地區增加、展覽形式多樣。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是體現中華民族文化根脈和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粵港澳三地在傳統佳節的時空背景下,形成各具地域風格的“年俗”文化。本屆粵港澳三地聯展,精選了來自廣東的佛山木版年畫、廣東剪紙、陽江風箏、粵繡、涼茶原料及制作工具等22個門類,356件展品﹔來自香港的燈具、戲橋、生活用品、日歷等40余件展品﹔來自澳門的理發用具、家具、舞龍舞獅道具、居家擺飾等90余件展品。走進展場,觀眾們立刻被各地豐富的展品所吸引,廣東內容多樣的木板年畫、生動精美的廣東剪紙、形制各異的燈彩、風箏﹔香港的各式花燈、年代久遠的戲橋﹔澳門的財神、爆竹、利是、賀卡、糖盒等新春物品無不展示出濃濃的傳統年味。在展場內循環播放的廣東年俗擺豬羊、疍民過年習俗、豆腐節、觀音信俗、行彩橋、泮村燈會、忠信吊燈等紀錄片,讓澳門及世界各地的觀眾更加直觀、立體的感受嶺南春節氣息。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將組織廣東手工藝人、專家學者舉辦多場豐富多彩的現場展示、展演及講座:1月25日至2月1日,三位廣東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將在盧廉若公園春草堂展覽廳內為觀眾現場介紹展示廣東佛山木版年畫、佛山銅鑿剪紙、嵌瓷的歷史沿革及高超技藝﹔1月27日至31日,廣東“連南瑤族民族藝術團”將在塔石廣場、鄭家大屋等地連續為澳門市民獻上8場獨具特色的瑤族歌舞節目﹔2月11日至13日,大吳泥塑、緬茄雕刻、佛山彩燈的項目傳承人將在民政總署畫廊展覽廳為觀眾現場展示﹔與此同時,在盧廉若公園茶文化館,廣東粵繡、陽江風箏傳承人將現場演示和教學﹔2月11日、12日,廣東知名民俗專家、中山大學劉曉春教授將在盧廉若公園養心堂,為澳門市民帶來“嶺南春節習俗的歷史變遷與地域特征”“嶺南春節習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兩場精彩的民俗講座。
“澳門春節習俗展演活動”是文化部海外“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的重點項目之一,今年是第十六年走進澳門。每年春節期間,通過民俗實物、文字、手工藝現場展示、文藝演出、專題講座、工作坊等多種形式,將內地各地各民族民風民俗、年節特色介紹給澳門市民,營造澳門春節的喜慶氛圍,增進內地與澳門的文化交流,在澳門市民中的影響力逐年擴大,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活動期間,由文化部港澳台辦、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廣東及香港文化主管部門領導組成的代表團一行於1月25日下午拜訪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就下一步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進行溝通。(來源: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上一篇: 《中國曲藝志﹒澳門卷》《中國諺語集成﹒澳門卷》初審會召開 |
下一篇: “壯族創世史詩”結項評審會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