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喜迎春節之際,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辦,TBI國際教育集團協辦的“周而復始﹒中國人的節日與藝術”的巡展活動在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1月29日,北卡羅來納州科學探索博物館拉開帷幕,這一展覽是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在一群身著“文化尋力”衫的中國文化交流小使者的引領下,美國民眾走進了中國人的節日生活和藝術世界。
巡展聚焦於中國人的節日文化與生活藝術,通過圖、文、影像、實物和互動活動等多種方式,表現中國節日中豐富的藝術形態和實踐,揭示節日作為“時間的藝術與藝術的時間”這一人類共同的主題。此次展覽分享的中國節日與文化藝術,遍布山川、平原、牧場、海洋等生態場景﹔覆蓋中國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二十多個民族。這裡不僅為大家展示了春節、端午、中秋、清明等中華民族傳統大節的圖文資料,還詳細介紹了中國人獨特的時間歷法——二十四節氣。可以說,從東北到西南,從邊疆到內陸再到沿海,我國不同民族和地區的傳統節日都在這次展覽中得到了呈現。
首展按照時間節律、生產智慧、神聖祭拜、世俗狂歡、社會維系5大主題布展,共計展出數百張節日圖片、近百件實物、近百本節日圖書、2部代表性節日影片、1個村落數字博物館及數個節日VR視頻。現場觀眾通過圖片、文字、圖書等方式了解中國各地區、各民族代表性傳統節日的歷史沿革、發展脈絡、儀式過程及其背後蘊藏的豐富文化意蘊,感受中國民眾日常生活和節日慶典中的時間藝術、文化生活。展覽現場,木版年畫、風箏體驗區最為熱鬧,美國的大人孩子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紛紛一試身手。數字體驗區也頗為引人注目,人們戴上VR眼鏡,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設備,身臨其境般地遨游在雲南彝族賽裝節、白族三月三等節日現場,徜徉在貴州荔波水利大寨數字博物館中,感受科技與傳統融合所帶來的新奇體驗。一位美國來賓說:“這麼生動、活潑的圖案,我是第一次看到。看到這些圖畫,我很有收獲。中國人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很豐富!”
開幕當天,參展人數過千。據科學探索博物館館長道格拉斯﹒格勒介紹,該館日均客流量在千人以上,三個月的展覽,預計將有10萬人次參與。此展覽將在美國舉行八場,繼北卡羅來納州首展之後,還將在加利福尼亞州、西雅圖等數座城市進行展示。另外,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由中國中小學生擔當展覽的志願者,進行講解。
(來源: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