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藝:以“請進來”促“走出去”
發布時間:2013-03-29 10:5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03-29

  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報道: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戲劇表現形式和編導演理念、舞美技術等,在廣泛借鑒的同時,運用民族的戲劇元素創作作品,傳遞中國的文化理念——

  “比起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因為受語言和觀賞對象的限制,兒童劇要想‘走出去’很不容易。”談起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在文化“走出去”方面的探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周予援坦言,一直以來兒童劇“走出去”的機會很少,這從中國兒藝自1956年建院到2004年隻到國外演出過一次就可看出。

  “孩子是世界的未來,文化是心靈的橋梁,我們希望通過兒童劇讓世界各地的少年兒童了解中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播下中國文化的種子,使他們從小就能對中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周予援說。

  為了突破語言障礙,中國兒藝於2008年特別打造了視覺舞台劇《十二生肖》。“這部舞台劇裡沒有太多的台詞,主要靠的是演員的肢體語言。從一開始,我們就在考慮演什麼樣的故事給外國孩子看。十二生肖是中國的民俗元素,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很廣,許多外國人都知道自己屬什麼。因此,用十二生肖設置角色既可以代表中國,又容易讓國外的孩子接受。同時,我們讓故事圍繞全球都在關注的環保問題展開。”周予援說。為了打開國際市場,中國兒藝特意請來曾經執導悉尼奧運會和多哈亞運會開、閉幕式,並在國際兒童劇演出市場廣受認可的澳大利亞導演彼得執導。精心的策劃很快贏得了良好的回報,2008年春節,《十二生肖》全球首演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士等國的演出商齊聚北京中國兒童劇場,共同商討《十二生肖》2008年至2009年全球巡演計劃。之後,《十二生肖》陸續赴日本、澳大利亞、越南、美國等國家演出。

  2012年4月18日至22日,中國兒藝首次走進美國紐約,參加杰克斯格堡藝術中心“大紅色椅子”演出季,受到當地少年兒童的熱烈歡迎,演出大獲成功。首演結束後,該演出季總負責人邁克爾﹒哈靈頓感慨地說:“能夠邀請到中國兒藝的《十二生肖》赴紐約演出,我們倍感榮幸。我觀看演出的時候,深深地被眼前美麗的圖景所吸引,紐約的觀眾也被深深震撼了,演出很精彩。我非常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再次邀請中國兒藝到紐約來演出!”《紐約時報》評論說:“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十二生肖》美妙而友好地向觀眾們傳達了有關生態環境的訊息,細致、感人。”

  “《十二生肖》在國外的演出都很受歡迎,當地的孩子們看得很專注,他們表示看懂了,也很喜歡這種表現方式。現在,加拿大、丹麥也向我們發出了邀請,希望我們安排好檔期去演出。”周予援介紹。

  據了解,2012年中國兒藝赴美國、日本、印度3個國家共演出10場。這是中國兒藝在國外演出最多的一年。“經過多年探索,我們體會到,在兒童劇‘走出去’的過程中,作品至關重要。每個國家觀眾的欣賞習慣和角度都不一樣,我們不能把自己認為好的硬塞給人家。要把‘走出去’和‘請進來’結合起來,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戲劇表現形式和編導演理念、舞美技術等,在廣泛借鑒的同時,運用民族的戲劇元素創作作品,傳遞中國的文化理念。”周予援說。

  近年來,中國兒藝盯住國際兒童劇演出市場搞創作,探索出了與國際一流團隊深度交流,合作策劃、制作、演出的“走出去”之路。中國兒藝與日本、韓國有關方面聯合創作的動漫舞台劇《想變成龍的金魚》,在中國兒童劇演出史上首次實現三國語言同台對話,並且到日本、韓國巡演﹔中國兒藝與日本道化劇團合作演出的中文版《小吉普﹒變變變》、《三隻小豬﹒變變變》、《小卡車﹒變變變》在國內巡演數百場,2011年10月,《小吉普﹒變變變》應邀赴我國台灣演出,這是中國兒藝成立55年來首次赴台演出﹔瑞典不僅授權中國兒藝排演阿﹒林格倫的經典之作《皮皮﹒長襪子》,還派出整個創作團隊與中國兒藝深度合作。“我們目前還在尋找和嘗試類似的合作模式,但想找到合適的劇目也不容易。”周予援說。

  語言障礙可以想方設法解決,但國際兒童劇市場一直以來的低票價,卻讓中國兒藝失去了很多去國外演出的機會。據周予援介紹,國際演出市場的慣例是,一部劇目到國外演出的國際差旅費由演出方負擔,到國外落地後的吃、住、行由對方承擔。“在國外,兒童劇的演出票價折合人民幣一般在70元左右,一場演出如果滿座的話,最多隻有6萬元的票房。除去演出補貼,我們很少能從中獲得收入。為了更好地傳播中國的高雅藝術,國際差旅費還需政府的支持。”周予援表示,高雅藝術不同於雜技、武術,“走出去”的機會相對較少,政府應對傳播高雅藝術的國家級藝術院團設定一個“走出去”的量化指標,並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走出去”的藝術院團。

  “當然,這也給國有藝術院團提出一個更高標准,能不能拿出好的藝術作品?應設置一個選拔和淘汰的環節,保障‘走出去’的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周予援說,“政府支持,制定相應的量化指標,各藝術院團拿出最好的作品,配合有效的選拔機制,中國文化‘走出去’產生的影響會更積極、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