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藝完善創作機制 推動劇目建設
發布時間:2014-04-09 10:5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04-09

    “一年之際在於春”,可以說這一個春天,中國兒藝的創作園地一片生機勃勃。

    近年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在藝術創作生產上有許多成功的實踐和嘗試:通過“優秀劇目輪換上演制”,結合大、小劇場的駐場演出以及各種公益性演出,以推出原創作品、復排經典保留劇目、引進國外成功劇目等手段,為劇院積累了大量優秀作品。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六百余場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進一步提升劇目創作的藝術品質,春節過後,劇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圍繞藝術生產的龍頭創作,試行了一系列旨在調動創作人員積極性和創作活力,保障創作質量的工作機制,“專家論證研討制度”和“主創人員集中觀摩學習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舉措。

    “2014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年”是中國兒藝在2013年下半年,繼“世界經典童話年”、“中國經典童話年”之後推出的又一個創作主題。此主題一經提出,就得到劇院內外的編劇們的積極響應,並在春節後完成了《弟子規》、《幸福鳥》、《花神》、《倉頡造字》、《功夫?三個和尚》、《花木蘭》等六個劇本的初稿。

    為了給六個劇本初稿把脈會診,2014年3月12日、13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召開了劇目創作專家研討會,閻肅、姚欣、查明哲、廖向紅、歐陽逸冰、趙忱、黎繼德、李寶群、馬也、曉耕、曹紅梅等11位業內專家就中國兒藝2014“中國傳統文化年”中六個原創劇本初稿進行了選題論證和具體的劇本分析,並對中國兒藝的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

    專家們都事先閱讀劇本並做了認真准備。研討會上,專家們從劇本的選題立意、主題開掘、人物塑造、語言特色、表達手段到劇本如何圍繞主題組織矛盾、如何處理尊重傳統與創新發展的關系、如何區分表面化還是深層次的互動、如何以兒童視角兒童思維傳輸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如何把握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人物、如何借助傳統故事人物來關照現實生活等諸多方面,針對每個劇本提出真誠而又具真知灼見的意見和建議。研討會上,各位專家暢想兒童劇的創作和發展,拓展了劇院對兒童劇的審美價值、社會責任、戲劇原則等方面的思考。

    創作部創作人員及近來參與創作的部分演員近二十人參加了此次專家論證研討會。歷時兩天的會議,雖然短暫,卻撞擊出了真知、真愛與真智慧的火花,可謂說者用心專情、意味深長,聽者心悅誠服、如沐春風。老師們的點評之專業、用心之慈愛、學養之豐厚、情懷之高遠、目光之銳利、希望之殷切……深深地令與會的年輕人感動。通過這次有針對性的深入研討,年輕的主創們發現有許多長年困擾心頭的無解問題有了答案,有許多創作上的難點被點化有了前進的方向。同時,年輕人們還意識到:一切想象、才華的翅膀都需要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態度作跑道才能高飛。會後,主創人員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說“從沒有參加過這樣高水平的研討會,勝讀十年書”﹔有的說“彷佛回到課堂,在聆聽最親切的教誨,可以少走彎路”﹔有的說“畢業之後彷佛又找到導師,多年創作中總是遇到而總是沒有解決的問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方向”。

    專家研討會之後,主創人員們再度召開會座談,討論消化老師們的意見。大家的共同感受:在面臨劇本修改時第一次如此方向明確。目前,六個劇本作者已經開始進入修改方案的准備。同時,在專家研討會的帶動下,學術研討的氛圍迅速在創作人員中形成。

    除了專家論證研討制度,劇院還在包括演員在內的創作人員(編劇、導演、舞美)以及制作部人員中建立了集體觀摩學習制度,即利用首都“文化中心”的地域之便,觀摩國內外在京上演的戲劇及舞台藝術作品,打開創作人員視野、提高主創人員的專業素質。僅剛結束的“首都劇場精品劇目邀請展”的白俄羅斯、俄羅斯、英國、以色列五部精彩戲劇看下來,就受益匪淺。在優秀作品中汲取營養的同時,大家也通過看戲,增進了生活之外的彼此了解。在劇場門前,在散戲之後,大家自然地聚在一起,三五成群,或聊觀感,或存爭議,甚至通過微信短信反復探討。“這種看完戲的交流特別好,開闊思路,更能碰撞出許多靈感的火花。”更有人在看戲之後萌發了激動人心的創作構想。

    另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年”的重頭劇目,2014年中國兒藝將復排老舍先生唯一的一部兒童劇作品《寶船》。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兒藝曾兩度上演過此劇。此次復排,主創人員將以現代舞台手段再度演繹經典,向大師致敬。經過緊張的前期准備和論證,4月11日,作為今年兒藝的第一部大劇場劇目,劇院將召開《寶船》建組會,屆時,我們將邀請舒乙先生和黃會林先生為全體演職員講座,全面介紹老舍和老舍先生的作品。此舉也是“專家論證研討制度”的延續和體現。

    同時,為完成今年“三大三小”的創作生產計劃,經過層層篩選,另外兩部大劇場的劇本已進入視野:一部關於“中國夢”的現實題材劇本和一部國外經典作品改編劇本。這兩部相對成熟的劇本目前正在劇院創作人員中進行研討,同時也在征求專家意見。作為最接近成熟的小劇場劇本《三個和尚》也已經過數次討論,正在修改過程中。

    從聆聽專家意見、到集體觀摩、到劇院“中國兒童戲劇節”的節目遴選、到時常召開的征求意見、探討選題、修改劇本的創作會、到建組專家講座,劇院的業務活動正開始走向有機制保障的常態化,有才華有熱情的創作者們越來越多地被凝聚起來、調動起來。我們相信,在創新的創作機制保證下,中國兒藝的劇目建設有望出現更值得期待的碩果。(來源:中國兒童藝術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