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30個小時從北京到達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2天時間將空曠體育館改造成專業戲劇舞台,7場演出創下《十二生肖》國外演出最多場次,每場三五千人的觀眾堪比明星演唱會……這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視覺舞台劇《十二生肖》赴哥倫比亞參加伊比利亞美洲戲劇節創下的諸多新紀錄,經此一役,中國兒童劇在沖出華語圈的路上又踏出了一個堅實的腳印。
劇場的難題擺在面前
相比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因為受語言和受眾對象的限制,兒童劇“走出去”的機會相對來說更少。為了突破語言障礙,兒童劇的“國家隊”——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於2008年特別打造了視覺舞台劇《十二生肖》。這部舞台劇圍繞全球都在關注的環保問題展開,劇裡沒有太多的台詞,主要靠演員的肢體語言表現十二生肖這組中國民俗元素。為了讓該劇自帶“世界通用語言”,中國兒藝還特意請來曾經執導悉尼奧運會和多哈亞運會開、閉幕式,並在國際兒童劇演出市場廣受認可的澳大利亞導演彼得執導。2008年,該劇首演時就得到了特意請來的多國演出商的認可,隨後《十二生肖》陸續赴日本、澳大利亞、越南、美國、墨西哥等國家演出。此次,《十二生肖》又在眾多戲劇劇目中脫穎而出被伊比利亞美洲戲劇節選中參演。
為了壓縮隊伍,減少國際差旅費,《十二生肖》劇組隻有13名演員和6名舞美工作人員,每次出國演出裝卸台時都是舞美、演員一起上。但是,這次赴波哥大的演出,劇組人員下飛機還沒來得及倒時差,急匆匆趕到“劇場”一看,不由都皺起了眉頭。
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四面透光的體育館,在場地的一邊新搭了一個舞台,除此之外,是一片空蕩。戲劇節組委會將《十二生肖》安排在此演出的初衷是吸引更多的觀眾,卻給《十二生肖》劇組設置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十二生肖》第一場戲是黑幕戲,如果在體育館演出,必須把所有窗戶都用黑布遮住,否則演出效果會大打折扣。《十二生肖》的舞台高度原本要求是15米,而現在也隻有13米。”專治各種舞美裝台“疑難雜症”的中國兒藝舞美部主任張偉,面對如此場地也在心裡犯起了嘀咕。沒有正式演出之前,他對舞台和劇場的最終呈現效果也給不了肯定的答復,另外,他還有一個擔心就是:這麼大的場地到底能賣出多少票?
波哥大觀眾起立鼓掌
經過兩天的努力,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協作下,最後呈現的劇場效果簡直可稱為奇跡:臨時調來、現場拼接的黑布遮住了劇場幾十個大窗戶,遍布鳥屎的台座被清理干淨,舞台下方擺上了1500個白色座椅,燈光、音響一一到位,甚至連後台也貼上了引導路線的夜光膠布,扎在體育館兩天兩夜的劇組人員終於鬆了一口氣。
前期工作完成,即將演出的演員又面臨了一個大挑戰,波哥大2700米的海拔高度和旅途的疲憊,讓需要一連演出7場的演員還沒上台就呼吸困難,尤其是對於始終在舞台上的“小女孩”和需要在舞台上翻跟頭的“小猴”和“小豬”來說,演出本身成了一項挑戰,在與組委會溝通後,當地調來氧氣瓶隨時在後台備用。
相比准備工作的艱辛,4月4日首演成功時的盛大場面給了《十二生肖》劇組最大的安慰。《十二生肖》用暗喻和符號化的戲劇語言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核,用音樂講故事的方式讓觀眾接受起來更容易。首演結束時,現場3800多名觀眾起身鼓掌,口哨聲、尖叫聲持續10分鐘之久。演出後,演員們開玩笑地說:“演出中間沒怎麼聽到掌聲,還以為觀眾看不懂,原來是他們鼓掌的習慣和國內不一樣。”之後的6場演出,觀眾人數一場比一場更多,最多時達到了5000人。每場演出結束,都有很多當地觀眾對舞台豎起大拇指,有的觀眾帶小孩來到後台跟演員合影,還有的觀眾特意過來說一聲“謝謝”。當地一位從事攝影工作的觀眾帶著一兒一女來到後台,對劇組說:“你們的舞美和音樂都非常好,太棒了!”
“雖然演出時,幾次搶裝一蹲一起往舞台上跑時都感覺眼前一黑,一陣暈眩,但最後能獲得如此空前的演出效果,覺得什麼都值了!”扮演“小豬”的演員胡敬波說。
新的戲劇形式帶給哥倫比亞新的認識
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的哥倫比亞在經濟上並不是特別發達,但記者發現當地人的觀劇素養卻普遍很高,在演出的過程中,現場總是很安靜,散場後,觀眾離開,地上也沒有任何垃圾。據介紹,當地的演出很少有贈票,比如《十二生肖》的7場演出隻給當地財政部贈票2張,財政部自己掏錢買了4張票。
伊比利亞美洲戲劇節組委會亞洲基金會負責人梁先生介紹,伊比利亞美洲戲劇節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兩個藝術節之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五個藝術節之一,雖然組委會是民間機構,但哥倫比亞總統府對這個活動給予了很大支持。哥倫比亞在媒體、通訊、銀行業的三大企業是戲劇節的主要贊助商,所以組委會並不擔心每台戲的盈虧問題。該戲劇節以前邀請過中國的雲門舞集、河北梆子和京劇來演出。“在這些演出到來之前,中國人給哥倫比亞人留下的印象是善於經營餐館,而此次中國兒藝帶來的新的戲劇形式則給哥倫比亞人帶來了對中國不一樣的認識,我們希望各國帶來的就是這樣受年輕人喜歡的、充滿活力的現代藝術作品。”梁先生說。梁先生到中國參加過兩次中國的藝術節,他表示感受到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增強,文化也在蓬勃發展,而哥倫比亞作為南美洲綜合國力排名靠前的國家,以前與歐洲進行的文化交流比較多,現在重心逐漸轉向太平洋地區。哥倫比亞有專門的電視頻道播出中、日、韓三國的電視劇,戲劇節組委會近年來也每年到中國篩選節目。文化的交流就是這般迷人,就拿《十二生肖》來說,除了在伊比利亞美洲戲劇節上備受歡迎外,《十二生肖》同期參加了中國文化部針對拉美地區舉辦的“華藝新顏”文化展示活動,備受觀眾好評。
帶隊的中國兒藝黨委書記雷喜寧在演出期間,也不斷地向哥倫比亞及波哥大當地媒體介紹中國文化和戲劇,他說:“雖然參與國外的藝術節演出,藝術節組委會隻負責落地接待,每場演出給的補貼很少,國際差旅費還需要文化部支持,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作為唯一一家以觀眾群來定位的國家級院團,有責任將深具中國文化內核的劇目更多地帶到國外去演出。讓外國人了解中國,首先要讓外國的孩子了解中國。”
上一篇: 中國兒藝公益演出筑夢“六一” |
下一篇: 老舍唯一兒童劇《寶船》半世紀後復排登中國兒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