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4年6月2日至6月6日,受文化部委派,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馮俐的帶領下,劇院《伊索寓言》劇組一行16人,赴蒙古烏蘭巴托進行演出交流活動,受到當地少年兒童的熱烈歡迎。
劇院高度重視,演出任務圓滿
今年是中蒙建交65周年,也是中蒙友好合作關系條約簽訂20周年。中國與蒙古簽署了《中蒙友好交流年紀念活動方案》,此次中國兒藝訪問蒙古是該系列活動中的第一項。劇院十分重視此次交流活動,在出訪之前的動員會上,院領導特別強調讓大家嚴格遵守外事紀律,克服一切困難,保質保量完成演出任務。
6月1日晚,劇組的舞美工作人員在濟南演出結束後,連夜趕回北京,並搭乘飛往蒙古的航班,落地後馬不停蹄趕赴演出場地,近四十小時不眠不休,終於在6月3日演出之前,將舞台准備就緒。蒙古當地的早晚溫差很大,很多演職員在感冒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彩排。3日晚,《伊索寓言》在蒙古國獨立宮劇場進行了首場演出。演員的熱情,舞美人員的敬業,感染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6月3日及4日的兩場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受到了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取得了圓滿成功。
各界廣泛關注,媒體好評如潮
蒙古國當地一線主流報紙《今日》對中國兒藝赴蒙古演出進行了整版報道,並形象地稱這是《中國藝術家為蒙古的少年兒童“摘葡萄”》,中國兒藝首次赴蒙古進行演出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中蒙建交65周年,中國赴蒙古進行的首次藝術交流活動。
蒙古國家電視台對演出劇目進行了報道和錄制,並計劃通過電視台再次進行播出。馮院長在接受國家電視台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兒藝的《伊索寓言》是由‘農夫和蛇’、‘狐狸和烏鴉’、‘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等若干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改編而成,並將這些傳承了幾千年的古希臘寓言以中國獨有的方式演繹出來。之所以選擇該劇赴蒙古演出,是因為《伊索寓言》作為世界名著,已經為蒙古的小朋友們所熟知,會有更多共鳴。正值‘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這也是中國兒藝代表中國的少年兒童帶給蒙古的小朋友們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
上級領導大力支持,赴蒙演出意義非凡
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兼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魏宏勝、一等秘書常萬龍、文化中心副主任哈斯巴根及使館的工作人員出席並觀看了首場演出。一等秘書常萬龍對演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非常感謝中國兒藝代表中國政府為蒙古帶來了高品質高水准的藝術精品,為蒙古的少年兒童帶來了優秀的兒童戲劇作品,促進了兩國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響了中蒙建交65周年友好交流系列活動的頭一炮。
文化參贊魏宏勝表示,在中蒙建交65周年之際,中國兒藝作為文化使者,為蒙古的下一代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兩國人民的友誼將長存。《伊索寓言》劇組赴蒙古國烏蘭巴托演出得到了外聯局領導特別是文化中心處的大力支持。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對劇組進行了熱情鼓勵,並於演出期間看望了全體演職員。
中國兒藝首次赴蒙古演出,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國家兒童藝術劇院的藝術品質與人文精神,使中國文化藝術在蒙古地區得到了有效傳播,同時也為中蒙兩國文化交流和團結友誼譜寫了新的篇章。(來源: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上一篇: 大型兒童劇《寶船》近日連排 |
下一篇: 中國兒藝打造“六一”兒童戲劇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