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受俄羅斯國際戲劇節邀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李小剛於2015年4月17日至23日期間,赴俄羅斯諾夫哥羅德參加第十三屆俄羅斯國際戲劇節。這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首次赴俄羅斯國際戲劇節進行交流訪問,同時,也是該戲劇節自創辦以來首次邀請中國的兒童戲劇專家進行觀摩交流活動。
觀摩交流,成果頗豐
俄羅斯國際戲劇節是由俄羅斯諾夫哥羅德劇院“瑪麗”青少年兒童劇院主辦,由俄羅斯聯邦政府及俄聯邦文化部“國家青少年兒童戲劇公共扶持計劃”贊助,並得到了俄聯邦戲劇聯盟、ASSITEJ 國際青少年戲劇協會俄羅斯中心、俄羅斯諾夫哥羅德政府文化及青年政策委員會的共同支持,參演劇目由各國駐俄使館推薦。每兩年一屆,迄今為止已舉辦至第13屆。戲劇節分四大模塊:劇目演出、青年評論家研討會、各國戲劇節推介會及展覽。四個模塊各有特色,值得借鑒:
劇目安排緊湊。俄羅斯國際戲劇節遵循了歐洲兒童戲劇節一貫的風格,在較短的時間內演出多個劇目,每天安排三至四場劇目。另外,由於場地不足,很多小劇場劇目隻能在大劇場進行演出,因此所有觀眾坐在舞台上看表演,但如此反而讓小觀眾零距離感受演員的表演,更為生動,也更加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底。在當地時間4月17日晚至4月22日期間,代表團共觀看了來自俄羅斯、拉脫維亞、意大利、德國、法國、芬蘭等國家的13部劇目,收獲頗豐。
戲劇論壇思想自由。戲劇節鼓勵參與者對劇目及戲劇本身有多重觀點和想法,表達自由,討論自由。在每天下午,戲劇節都會安排名為“青年戲劇評論圖書館”的工作坊,邀請來自俄羅斯本土及其他國家年輕的戲劇評論家對本屆戲劇節參演劇目進行點評。這些評論基於戲劇理論基礎及個人主觀感受,用詞大膽,創新性強,但有時不免偏激,缺乏客觀性,有時會因為觀點不同產生激烈爭論。戲劇節負責人之一 Tatiana 女士認為,正基於此,才這恰恰反映了戲劇節追求思想自由的特點。
推介會豐富多彩。當地時間4月18日至19日,戲劇節組委會安排兩場推介會,向大家介紹並展示了瑞典、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奧地利及亞美尼亞國際戲劇節的相關情況。各國戲劇節的共同特點,一是大多為當地劇團主辦,由政府贊助:二是時間短,均在一周左右,每天安排多場演出﹔三是邀請劇目均為小劇場劇目,人數少,道具布景簡單,以演員表演為主﹔四是在戲劇節期間均有為兒童准備的工作坊,讓孩子們充分參與戲劇,享受戲劇。中國兒藝副院長李小剛在會後向各戲劇節負責人推薦了中國兒藝的優秀劇目,並介紹了中國兒童戲劇節的相關情況,希望與各國之間能夠搭建劇目共享平台,增進交流合作。
宣傳形式頗具特色。在戲劇節主會場——“瑪麗”青少年兒童劇院的劇場外牆,是“波蘭戲劇海報展”。該活動旨在讓觀眾從不同風格的視覺設計中獲得美的享受。在每場演出之前,“瑪麗”劇院劇場外都有兩位音樂家演奏長笛和鋼琴,在走廊中,還挂著達芬奇及其他畫家的作品。可以說,戲劇節是在運用任何可能挖掘孩子藝術細胞與激發其靈感的視聽覺手段在努力著,值得敬佩和學習。
促進交流合作,樹立國際品牌
ASSITEJ 國際青少年戲劇協會俄羅斯中心秘書長Marina Medkova女士表示,此次很榮幸邀請到中國兒藝赴俄參節,這對於中俄兩國戲劇藝術與文化的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並希望以此為契機,將雙方合作繼續深入下去,期待下一次中國兒藝能夠攜劇目參加俄羅斯國際戲劇節。
李小剛代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向戲劇節負責人、ASSITEJ 國際青少年戲劇協會俄羅斯中心秘書長Marina Medkova女士,及戲劇節組委會總協調官Tatiana Bobrova女士致謝,感謝戲劇節對中國兒藝的邀請,並表示此次觀摩交流收獲很大,感觸很深,並轉達尹院長期待以此為契機,拓展中國與俄羅斯及世界各國的兒童戲劇交流,增進國際合作的願望。李院長代表尹院長向Marina女士發出邀請,歡迎她參加於2015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開幕式及國際戲劇沙龍活動。
上級領導大力支持,赴俄交流務實高效
在中國文化部外聯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兒藝作為中國代表首赴俄羅斯國際戲劇節交流,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戲劇界的溝通與合作。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在此次交流回國後的學習總結會上表示,感謝文化部領導、感謝外聯局辦公室、外聯局歐亞處對劇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劇院將把此次學習交流的寶貴經驗與今後的藝術工作相融合,並以此為契機,加強與歐洲及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打造“中國兒童戲劇節”與國際兒童戲劇節優秀劇目資源共享平台,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交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來源: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上一篇: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啟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 |
下一篇: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召開離退休人員茶話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