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連續第19次赴台灣演出深化兩岸親情
發布時間:2015-12-28 09:16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12-28

    12月13日至22日,國家京劇院於魁智、李勝素一行81人赴台灣進行了訪問演出,在台北著名的“兩廳院”連演七台大戲,獲得了寶島觀眾的熱烈歡迎。這是國家京劇院連續第19次赴台演出。 
    一、新編大戲《絲路長城》拉開演出序幕,描繪“一帶一路”盛世圖景,獲廣泛贊譽。國家京劇院2014年創排的新編歷史京劇《絲路長城》一劇以唐太宗李世民歸化番邦、重開絲路的故事傳達家國命運須臾不分、絲路之路蔭庇萬邦的深遠立意,描繪出“一帶一路”民族復興的盛世圖景。該劇在台灣的首演引起當地廣泛關注,各階層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均對該劇予以高度評價,97歲高齡的台灣地區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觀劇後激動地表示:“這個戲很好,很有意義,符合習近平先生提出的‘一帶一路’指導思想,我很喜歡!正是因為首演這部新編歷史劇,我才專程趕來觀看。” 
    二、國家級高水平演出惠及寶島觀眾,國粹經典大戲傳遞中華傳統價值觀。 
    京劇在台灣被稱為“國劇”,飽含寶島民眾無法割舍的家國情懷﹔23年19次訪台演出令國家京劇院在台灣擁有深厚的觀眾基礎和票房號召力。前來觀看的戲迷觀眾既有耄耋老人,也有青年學子和社會精英。名角雲集的傳統大戲《龍鳳呈祥》講述三國時孫劉聯姻的故事,吉祥的圖景、美滿的寓意在年終歲尾勾畫繁榮,祈願和平,彌散融融暖意﹔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浪漫寫意、波瀾壯闊,舍身忘死追求愛情的主題,令人動容﹔久未上演的全本《將相和》,以古朴的形式詮釋“文武和諧、國家有望”的主題﹔《太真外傳》演繹唐明皇、楊玉環的淒美愛情,瑰麗多姿﹔《趙氏孤兒》呈現春秋義士前赴後繼、舍身取義的悲壯詩篇……劇中蘊含的“仁義禮智信”等中華優秀傳統價值觀引發寶島觀眾強烈共鳴,增進了兩岸民眾對中華民族血濃於水、同宗同源的高度認同。一位台灣觀眾觀看《將相和》演出後在社交平台留言:“好久不見戲劇院全體起立致敬的最高禮贊!”。 
    三、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面為兩岸文化交流營造和諧氛圍,京劇藝術融匯親情、凝聚共識,促進民眾心靈相通。 
    每場演出後,台灣觀眾都在劇場出口等待於魁智、李勝素等演員,紛紛要求簽名並合影留念,表達對京劇藝術的喜愛之情,最後一場《名家名段清唱會》上,於魁智唱罷一曲後致辭答謝時,觀眾席中響起聲聲呼喚:“明年再來,再給我們帶新戲!”台上台下的中國心緊緊相依,演員和觀眾眼含熱淚。此輪巡演中,青年演職員與台灣青年交流暢談、結伴出行,彰顯濃濃親情,國粹京劇的錚錚弦歌超越千言萬語,聯結兩岸中國人的心。23年間,歷經兩岸關系的寒冬與暖春,國家京劇院的訪台之旅始終細水長流、堅韌不斷。此次赴台時值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面後不久,各界對國家京劇院訪演熱切期待,台灣民眾表現出對國家京劇院藝術家的高度熱情。國家京劇院在接到演出任務後精心籌備,認真編排,以國粹藝術在兩岸關系節點上促進穩定和諧的友好氛圍,為兩岸民眾的心靈互通發揮積極作用,進一步深化了兩岸人文領域交流合作。 (來源:中國國家京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