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國粹大戲引香港各界熱烈反響
發布時間:2016-08-15 09:25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8-15

  8月2日至8日,應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邀請,國家京劇院一行78人,由國家京劇院副院長、藝術指導於魁智一團團長李勝素率領,攜盛大陣容參加2016(香港)“中國戲曲節”,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傾情上演了經典京劇《滿江紅》《楊門女將》、全本《玉堂春》《九江口》《六月雪﹒探監》《奇冤報》(又名《烏盆記》)。精忠愛國的主題,古雅醇厚的韻律,令香港觀眾沉醉,引香港各界矚目。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汪明荃等香港著名藝術家,各界觀眾約7500人次觀看演出,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等主流媒體圖文並茂大篇幅報道。

  一、精心選擇愛國主義題材經典大戲,喚起香港同胞尤其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為迎接香港回歸2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 

  明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國家京劇院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和民族情懷投入赴港演出,精心挑選了凝聚愛國情懷、振奮民族精神的劇院經典保留大戲——《滿江紅》和《楊門女將》。通過岳飛精忠報國的悲壯史詩,通過穆桂英及楊氏一門忠勇殺敵的英雄故事,進一步喚起香港同胞的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引導香港青年一代樹立鮮明的國家觀念﹔以國粹藝術進一步展現中華文化宏大深沉的美學品格。為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文化融合,營造慶典前夕的良好氛圍,發揮了獨特而積極的作用。

  《滿江紅》中,當於魁智飾演的岳飛在天幕血底金字“還我河山”前,在全體岳家軍將士靜穆跪送中,飲恨歸天的剎那,台下寂靜肅然,悲壯凜冽的華夏英雄史詩叩響現場每位炎黃子孫的心懷。《楊門女將》中,李勝素飾演的穆桂英帶領將巾幗英烈前赴後繼、忠勇報國的故事壯麗書寫,香港觀眾被昂揚不屈的民族志氣、激情沸騰的時代節奏深深吸引。

  二、演出獲得香港社會廣泛矚目,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匯聚觀看,給予高度評價 

  演出場所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地處香港人流最為密集的維多利亞港畔,主辦方香港康文署特將國家京劇院演出巨幅海報高懸劇院外牆頂端,引得關注,入夜後在九龍與港島兩岸的燈光映射下,更顯現動人華彩。

  五場演出,香港各界對國家京劇院展現出空前熱情,觀眾總數約7500人次,場均上座率超過9成,劇場破例開放了極少啟用的三層坐席。觀眾結構上,以金融、法律、醫療、政府、傳媒、演藝等主流社會人群為主,青少年亦不在少數。每場演出後,香港觀眾都情不自禁討論、贊嘆。

  場場皆來的香港著名藝術家汪明荃女士激動難抑:“精彩呀精彩,香港觀眾太喜歡了,你們一定要再來!”一對律師夫婦興奮地高聲贊嘆:“於魁智渾身每一個細胞裡都有戲!”一群退休女士結伴而來,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太久沒看到這麼棒的演出,於魁智真是沒的說!”一對隨媽媽前來的小姐弟興奮地討論著,讀大學的姐姐是個“老戲迷”:“厲害的劇本,厲害的表演,沒想到這麼棒!”一位西方裔中年男士雙手豎起大拇指:“太精彩了,實在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的享受!”一位金融業年輕女士與她輪椅上的殘障父親齊聲感嘆:“精彩極了,非常喜歡!”兩位中年女士與演出海報興奮合影,久久流連:“整場我們鼓掌到胳膊酸疼,已經無法抬起!”一位香港粵劇界的年輕女士表示:“我們很多人都來學習,機會難得,深受教益!”每場必來的醫生張先生和律師李女士夫婦表示:“場面精彩,激動難耐!長期關注國粹京劇,尤其喜愛於魁智、李勝素﹔國家對京劇的扶持深得人心,希望一如既往。”

  三、傳統經典劇目回應香港觀眾熱忱期待,彰顯國粹京劇藝術魅力,中華文化的古典審美引發深層共鳴 

  香港觀眾素來對體現古雅韻味和傳統倫理的京劇傳統劇目情有獨鐘,為滿足其熱忱期待,國家京劇院特拿出久未上演的傳統骨子老戲——《奇冤報》(又名《烏盆記》)和全本《玉堂春》回饋觀眾﹔而《九江口》《六月雪﹒探監》等保留劇目和流派劇目也同期呈現,彰顯了國家京劇院在繼承傳統、詮釋古典方面的深厚實力,而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和世俗情腸,更引起了香港觀眾的深層共鳴。

  剛一抵港,演出團主要成員便應邀參加了香港康文署主辦的“京劇流派的風格及表演特色”講座,與香港觀眾見面交流、熱情互動,共話京劇發展。

  四、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展現國家院團杰出風貌,獲得主辦方、劇場及各界廣泛贊譽 

  為圓滿完成此次演出任務,演出團出發前日以繼夜,悉心備戰,對重點難點打磨攻關。於魁智副院長在動員會上嚴加要求,深加鼓勵,確保最佳狀態。從赴港前的一遍遍統排、響排,到抵港後在演出場地排練走台,演職員犧牲休息,不畏艱辛,確保萬無一失,精益求精。舞美隊在脫志國副團長帶領下,挑燈夜戰,將《滿江紅》、《楊門女將》等宏大繁復的舞台場景迅速搭建,其專業水准和忘我精神獲得港方技術人員交口稱贊。

  此次演出周期短,戲碼重,抵達第二天即行演出,劇目不重復,更有一日兩場的安排,極大考驗演職員心力。然而承擔演出任務的團隊身經百戰,作風優良,尋找方法,化解困難。最終,全體演職員以零失誤順利完成演出,將高水准的京劇藝術奉獻給香港各界觀眾。(來源:中國國家京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