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月15日,“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開幕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中央檔案館副館長、國家檔案局副局長魏洪濤,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熊遠明,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何曉雷,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韓永福,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等出席開幕式。饒權致辭並宣布展覽正式開幕,熊遠明、朱建軍、張元林、何曉雷、魏洪濤先後致辭,開幕式由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志清主持。
饒權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文物和古籍在傳承中華文脈、促進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展覽將分藏於各處的“四大發現”相關文物文獻薈萃一堂,也是迄今為止展品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次古代文獻展,是對這些年文物和古籍保護工作取得成果的集中展現,是新時期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研究院共享特色館藏資源,精誠合作完成的一次集中展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盛宴,也是我們共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和古籍保護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具體舉措。希望國家圖書館和各級文物文獻存藏機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始終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發揮文物和古籍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獨特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力量。
殷商甲骨文、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是上世紀初中國古文獻的“四大發現”。本次展覽首次將分藏於各處的珍貴文物薈萃一堂,分為“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四個專題,分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廳,展出面積近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國圖藏甲骨、敦煌遺書,甘肅簡牘博物館藏漢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明清檔案等多種類型的珍貴文物文獻共計249種,382件。這也是目前為止“四大發現”主題相關文物文獻最大規模的展覽。觀眾可在國家典籍博物館一站式了解中國典籍發展歷程中的各種載體及豐富的裝幀形式,透過古文獻近距離感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此次展覽不僅是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研究院之間打破館際、行業資源壁壘,突破地域限制,整合優質文化資源,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溯源中國歷史,探索中華文脈的一次圓滿聯動,更是發揮各自優勢,同心協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新嘗試。
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簡牘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聯合主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檔案局、國家文物局等相關司局及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專家學者、企業、媒體代表參加開幕式。
上一篇: 國家圖書館西夏文獻保護修復成果展在天津展出 |
下一篇: 國家圖書館發布2023年“四季童讀”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