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
保護珍貴文獻 讓史料煥發新生
發布時間:2024-04-26 15:3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4-26
  日前,由國家圖書館主辦,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辦公室、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承辦的“國家圖書館紅色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整理出版座談會”總結了10余年來紅色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出版工作的成果,展望了數字化時代多方合作的新模式,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紅色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階。
  十余年探索實踐碩果累累
  2012年,國家圖書館在文化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聯合業界共同策劃實施“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文獻整理出版作為該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10余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叢編”“民國時期文獻資料叢編”“抗日戰爭文獻史料叢編”“對日戰犯審判文獻資料叢刊”等文獻整理系列,累計立項335項,目前已完成182項、出版圖書10483冊,其中多個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重要文獻價值,較好發揮了國家圖書館在該領域的行業引領作用。
  “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叢編”整理的文獻絕大多數為紅色文獻,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發展歷程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艱苦卓絕、創造歷史奇跡的偉大歷程。目前,紅色文獻已立項20余個、出版圖書85冊,涉及解放戰爭和各抗日根據地、解放區、抗日軍政大學等,文獻來源於各級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獻載體包括圖書、報紙、期刊、地圖等,內容有根據地經濟史料、解放區文藝文獻和教育文獻、中共早期新聞史料、中國共產黨衛生建設資料、黨報黨刊等,已出版《首都圖書館藏革命歷史文獻書目提要》《中華抗戰期刊叢》等成果。
  “民國時期文獻以文字記錄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風雲變幻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與國家振興的光輝歷程,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志清說。“民國文獻資料叢編”是“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文獻整理工作推出的專題綜合系列,該系列對民國文獻統一規劃整合,並根據館藏特色、資料類型進行分類整理、編纂出版。“民國文獻資料叢編”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教育等,已推出數十種匯集大量文獻、選題突出的整理成果,在學界、圖書館界形成了一定影響。抗日戰爭文獻是民國時期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抗日戰爭主題策劃、組織申報的系列項目,不斷豐富“抗日戰爭文獻史料叢編”。
  “對日戰犯審判文獻資料叢刊”是“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保護計劃”推出的重要專題文獻叢刊之一。該專題文獻叢刊規模龐大,僅《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一項就有80卷近5萬頁。從2012年開始,“對日戰犯審判文獻資料叢刊”對戰後審判檔案、報刊資料、圖書、圖片等進行系統立項整理,推出了規模龐大的檔案資料匯編、選編,以及專題索引、附錄、圖片集等多語種文獻整理成果,相繼出版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等。
  搶救保護工作與時間競賽
  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辦公室主任馬靜認為,目前,全國各文獻收藏機構所藏紅色文獻底數不清,普查工作尚未在國家層面展開,迫切需要制定全國統一的標准規范,指導開展具體工作﹔許多文獻收藏單位缺乏有效保護措施,搶救保護已迫在眉睫﹔紅色文獻活化利用不足,整體利用水平與資源稟賦不平衡,尚未形成完整系統的開發利用和傳播體系。鑒於紅色文獻保護工作規模大、環節多、涉及面廣,建議設立“紅色文獻保護工程專項”。
  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在19個省區市舉辦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培訓班與線上專題培訓班22期,培訓全國各類文獻收藏機構業務骨干3000余人,不斷提升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為文獻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紅色文獻的搶救保護工作就是在和時間競賽,既要加快搶救步伐,又要做好科研工作,根據科學的修復方式去修復保護。”張志清說,“革命文獻與古籍修復一樣,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材料、計算機等學科,希望高等院校與相關機構在培養人才方面相互借力,培養出復合型的修復人才。”
  文獻保護和共享與時俱進
  “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開展10余年來,文獻整理工作依托全國各級各類文獻存藏機構資源和海外征集文獻,將文獻普查和館藏整理工作結合起來,對文獻資料進行科學分類、統籌規劃、建構體系,使大量珍稀文獻得以保護利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表示,當前,紅色文獻的征集、整理出版要關注海外流散的紅色文獻,此外,可以加強與黨史研究機構的合作,各單位的文獻資源相互印證、補充,發揮紅色文獻的價值。在合作模式上,要多方發力,通過館校合作等方式,發揮圖書館、專業研究機構、出版社各方優勢,推出文獻整理成果。在整理出版過程中,各單位要相互溝通,避免重復建設。
  國家圖書館對征集到館的數字資源進行整理和開發,挖掘與揭示具有學術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特色文獻,組織整合多載體、多語種和多類型的文獻信息資源,建成“東京審判資源庫”“日本細菌戰資源庫”“革命歷史文獻資源庫”等專題資源庫,不斷拓展文獻服務深度和廣度,提升文獻服務效能。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敏表示,國家圖書館在民國文獻的整理出版領域擁有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國家圖書館提供的數字資料,如日本細菌戰資源庫、東京審判資源庫以及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據平台,數據詳實、標引規范,為高校師生在這一領域深耕提供了便利。
  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李東朗認為,文獻整理與出版工作應考慮進一步擴大文獻的受眾面,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和電子版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完成民國時期文獻縮微膠卷數字化1028萬拍,館藏紅色文獻特藏數字化2萬拍,這些成果均在國家圖書館網站向公眾免費公開,滿足讀者文獻利用需求的同時,有效減少了文獻原件損耗。
  “在數字化、智能化的當下,文獻保護出版不僅要在影像數字化、全文檢索等方面開展工作,還要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建立知識圖譜,加強數據庫之間的交互運作與集成管理。”張志清說。(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