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歌劇舞劇院
中國歌劇舞劇院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參演劇目《張富清》研討會會議紀實
發布時間:2021-11-04 11:04 來源:中國歌劇舞劇院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歌劇舞劇院 2021-11-04

  2021年10月22、23日晚,由中國歌劇舞劇院與中國建設銀行聯合出品,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的歌劇《張富清》,作為第四屆中國歌劇節參演劇目,在山東省濟南市省會大劇院成功上演。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做出重要指示,“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同年,6月中宣部授予張富清“時代楷模”稱號,9月國家授予張富清“共和國勛章”。中國歌劇舞劇院與中國建設銀行積極響應,聯合出品以張富清先進事跡為藍本創作的歌劇《張富清》,真實講述張富清的感人事跡,展現了張富清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忘本色,懷揣遠大革命理想,堅定信仰、堅持信念、堅守初心的崇高精神。



  2019年9月,中國歌劇舞劇院組織主創一行來到張富清同志工作生活的地方湖北恩施來鳳縣開展創作採風,看望了張富清同志,並走訪了其家人、朋友、鄰居和同事,通過不同側面深入了解張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跡。創排過程中,劇院及主創人員始終與張富清同志家屬保持密切的聯系,吸收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獲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材料,為更真實、更准確、更生動地展現歷史,藝術化表現老英雄的精神風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歷時2年的精心創排,該劇於2020年12月在北京試演,2021年5月正式公演,並先後於北京、武漢、濟南等地演出多場。該劇入選2020—2021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參加了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

  10月24日,演出結束後的第二天上午,第四屆中國歌劇節參演劇目《張富清》“一劇一評”專家研討會在濟南召開。中國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魏銀久、劇目創作部主任趙海風,劇目創作部副主任、歌劇《張富清》導演朱亞林、舞美部主任王辛剛、指揮劉新禹、主演毋攀、主演王一鳳等參會。會上,專家與主創主演代表圍繞歌劇《張富清》的演出與提升進行了討論交流。









  一、謳歌時代楷模,以藝術致敬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強調:“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中國歌劇舞劇院作為國家級藝術院團,用優秀的舞台作品禮贊英雄有著義不容辭的使命。中國國家話劇院原院長周予援認為:《張富清》作為新創劇目,用音樂會版的形式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的形象藝術化彰顯了中國歌劇舞劇院作為國家藝術院團的責任擔當。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作曲莫凡指出:歌劇《張富清》是一部良心制作,劇作把張富清革命生涯分成六場處理,巧妙地將戰士張富清、青年的張富清、老年的張富清做了時空轉換的介紹,有戲劇、有情景、有情感、有情懷,既平實又浪漫,深深地吸引了觀眾,贏得了觀眾的掌聲。一個當今仍在世的英雄他隱藏自己的功績,為黨和國家、人民做實事,感動中國。這部劇掌握了張富清的個人風格——不張揚,卻在關鍵的時刻抓住了幾個點打動人心。

  二、題材與形式相得益彰,推動民族歌劇多元化發展

  歌劇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張富清》巧妙運用了音樂會版歌劇形式來呈現,專家們對這種歌劇形式上的探索給予了高度評價。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居其宏認為:這部劇將人物、戲劇貫穿,一般的歌劇思維要求很難達到的,該劇用音樂會版歌劇的形式寫出張富清同志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是非常成功的。此劇為音樂劇版歌劇成熟發展貢獻了力量。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作曲溫中甲也認為:《張富清》做成音樂會版歌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指出從藝術呈現來講,劇中分成前區和後區,很自然﹔把樂隊抬到台上以後,大家對音樂的感受不僅能聽到,而且還能看到,對配戲感受更直接。中央歌劇院創作室原主任蔣力贊道:這部劇大膽採用了音樂會歌劇的形式,更接近平淡的形式,這種形式與它所表現、謳歌的這個老兵、這個共產黨的功臣是十分吻合的。它的成功、它的感人程度足以讓我們相信中國歌劇既可以有燦爛的一類、也可以有平淡的一類。看似平淡的這一類,照樣可以表現出燦爛的一面。

  三、藝術手法高妙,展現綜合性舞台藝術魅力

  歌劇是將音樂、戲劇、文學、舞蹈、舞台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舞台藝術。一部優秀的歌劇,必然是多種藝術手法各展其妙、相輔相成的藝術呈現。專家們對《張富清》一劇的戲劇結構、音樂、表演都稱贊有加。

  莫凡認為:《張富清》劇本構思很好,能夠把幾個時空巧妙地結合,綜合運用蒙太奇、跳躍、閃回的手法來突出戲劇在發展過程當中的矛盾沖突,展示人物的內心,這是非常巧妙的。泉州藝術教育學會會長、一級作曲楊雙智指出:劇作家精選了張富清六個平凡而感人的生活片段:轉業、管糧、退職、修路、站立、老兵,用閃回的藝術手段結合逼真的電影畫面,在交響音樂的烘托中再現了主人翁比較完整的光輝形象。

  音樂是構成歌劇的核心元素。周予援認為這部劇做到了用音樂推動戲劇的發展。莫凡認為《張富清》劇中音樂非常突出,流暢動聽,作曲家有非常堅實的民族音樂的基礎,對鄂西的音樂、擺手舞的音樂的運用極具鮮明的民族特色。合唱中襯詞的使用極具地方生活氣息。楊雙智贊賞劇中人物對唱的復調音樂寫作,帶有濃郁氣息的鄉村音調,加上很有特色的方言襯詞,顯得這部音樂很接地氣,既親切又好聽。

  四、舞台表演細膩朴實,英雄塑造有血有肉

  面對如何解決這樣一部新時代的英雄人物詩篇真正走入觀眾內心的問題,角色演員、合唱、樂隊形成合力的舞台演繹將其巧妙解決。武漢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劉丹麗對劇中演員的表演大加贊賞,她指出:主演拋棄了傳統的表演窠臼,塑造出一個個活生生的、可親近的人物形象。演員之間情感交流真實細膩,令人信服並為之動容。演員在表演方面都有形體,讓人特別感動,這也是我們民族歌劇所追求的一種方向,讓老百姓能夠看得懂,音樂上能夠留得住,老百姓能夠相信。周予援認為合唱的表現令人難忘。他說,合唱演員不僅演唱水平極高,更為該劇奉獻了有機的表演內容。樂隊在表演過程中的演奏也得到了專家的贊譽。莫凡說,樂隊的演奏與該劇的精神氣質渾然一體,平實、克制,讓英雄事跡伴隨音樂緩緩地浸潤觀眾精神世界。蔣力認為該劇指揮去表演化的指揮方式,對該劇整體的精神傳達,頗有助力。

  最後,中國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魏銀久談到,近年來,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直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肩扛傳承發展中國民族歌劇的旗幟。今天各位專家老師們的發言為歌劇《張富清》的進一步地修改、打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劇院全體演職人員將充分消化、吸收各方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該劇藝術質量。同時,中國歌劇舞劇院將全力創作更多更好的優質劇目,為民族歌劇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量。



  本文部分內容採編自《平淡之中見精神——專家評說第四屆中國歌劇節參演劇目<張富清>》(黃聖雯 劉家岐)

  (圖文來源:劇目創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