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團巴黎演出現場 中國交響樂團供圖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交響樂團日前赴法國開啟巡演。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中國交響樂團的音樂家用音符傳遞友誼,奏響了中法人文交流的新篇章。
法蘭西之緣 源遠流長
在本次法國巡演中,中國交響樂團落地裡昂之後,相繼在圖盧茲、普羅旺斯和巴黎等地進行演出。這些城市作為法國歷史文化名城,與中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百余年前,一群中國青年遠渡重洋,留法勤工儉學。在這裡,他們接觸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諦,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在圖盧茲、裡昂和巴黎等地,他們留下了革命足跡,也掀開了中法交流的歷史篇章。
1964年,中法兩國建交。1976年6月,法國圖盧茲國立室內樂團應邀訪華演出,這也是自1973年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歷史性訪華後,第二支來華演出的歐美職業樂團。中國交響樂團的前身中央樂團進行了全程接待與藝術交流。
1978年4月,作為當年中法文化交流的重頭戲,中央樂團應邀進行了歷史性的衛星直播音樂會,成為世界上首次橫跨歐亞大陸的實況轉播,法國觀眾第一次聽到了來自中國的交響之聲。
1978年底,裡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柏多應邀來華指揮中央樂團,在中國首演了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牧神午後前奏曲》等作品。1979年4月,柏多率裡昂交響樂團訪華演出,並與中央樂團進行親切交流,雙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文明互鑒,有來也有往。2012年10月,時任中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米歇爾﹒普拉鬆執棒中國交響樂團,在巴黎會議宮劇場精彩演繹了《春節序曲》《卡門》等中法兩國經典樂曲,引發當地熱烈反響。
正因如此,此次巡演,也為中國交響樂團再續“法蘭西之緣”。
法蘭西之歌 情深誼長
此次中國交響樂團的法國音樂之旅,由指揮家譚盾執棒,青年嗩吶演奏家劉雯雯、法國中提琴演奏家莉絲﹒貝爾托及保加利亞小提琴演奏家莉亞﹒彼得羅娃,與中國交響樂團共奏和諧之音。
本次巡演的曲目選擇也意味深長,體現了中法兩國深厚悠久的傳統友誼與藝術淵源。除了嗩吶協奏曲《百鳥朝鳳》《風與鳥的密語》,在法國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即將迎來誕辰150周年之際,中國交響樂團還專門准備了他最為人熟知的經典作品《波萊羅舞曲》。
此次巡演,中國交響樂團先後在圖盧茲格蘭音樂廳、普羅旺斯大劇院和巴黎愛樂音樂廳舉行專場音樂會。3場演出全部被納入當地劇院正式音樂季。
面對專業的觀眾,中國交響樂團用精湛的演奏技巧與飽滿的演出狀態,演繹了多首中法交響樂經典曲目。在“玫瑰之城”圖盧茲,許多第一次聽到《春節序曲》的法國觀眾特意詢問這首作品的名字。在“薰衣草的故鄉”普羅旺斯,當返場曲目《卡門序曲》響起,全場觀眾自發起立,跟著節奏鼓掌。劇場經理感慨:“當地觀眾隻有對最認可的演出才會自發起立鼓掌,這樣的情況一年中也沒有幾次。”
在“藝術之都”巴黎,開場曲目《波萊羅舞曲》讓觀眾眼前一亮。法國樂評人贊嘆:“很少遇到外國樂團在巴黎愛樂音樂廳第一首曲目選擇演奏《波萊羅舞曲》,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中國交響樂團完成得非常好。”演出的最高潮出現在中國樂曲《百鳥朝鳳》。這首由中國作曲家關峽改編創作的嗩吶協奏曲,將極富中國民間韻味的嗩吶樂曲同西方交響樂有機結合,用音符講述中國故事。音樂會現場,恢宏震撼的管弦樂與高亢嘹亮的嗩吶聲交相輝映,將一幅百鳥鬧春的動人景象展現在觀眾面前。演奏者劉雯雯在持續不斷的掌聲中返場三次向觀眾致謝。
音樂的力量 潤物無聲
文化會在點滴間浸潤心靈。此次法國巡演期間,除了激動人心、高潮迭起的音樂會,中國交響樂團的藝術家還化身音樂使者走進大街小巷,與法國人民共敘友誼。
在普羅旺斯演出前,中國交響樂團小號演奏家門宮博受邀在劇院用法語和當地觀眾互動交流,現場氣氛輕鬆愜意﹔在巴黎演出之余,中國交響樂團小號演奏家尹曉暉、黨然、門宮博來到一家小號工作室,與法國同行進行了樂器試奏和友好交流……
莉絲﹒貝爾托是首次與中國交響樂團進行合作。談及中國音樂與中國交響樂團,她興奮地說:“我很開心第一次合作就與大家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是一次很有趣的體驗。我曾去過幾次中國,未來我希望可以更多地探索中國音樂。雖然我們的語言不相通,但音樂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它將我們緊密相連。”
中國交響樂團此次音樂之旅,法國多家媒體及樂評人都給予高度評價。樂評人弗洛倫斯﹒萊圖赫茲盛贊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波萊羅舞曲》,“給出的詮釋在視覺和聽覺上都會讓人想起一個巨大的調音台”。另一位樂評人塞爾吉﹒喬茲則評價中國交響樂團的演出,“構成了一場中西間令人驚嘆的音樂之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此次中國交響樂團的法國之旅,通過高質量的演出,征服了挑剔的法國觀眾,也讓獨具魅力的中國音樂在法蘭西綻放。(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