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中國交響樂團
中國交響樂團
“文明永恆”交響音樂會:以旋律奏響中華文明傳承強音
發布時間:2025-10-14 09:13 來源:中國交響樂團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交響樂團 2025-10-14
  10月11日,由中國交響樂團與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的“文明永恆——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交響音樂會”在京上演。這場為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打造的主題音樂會,由中國交響樂團和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聯袂演繹作曲家唐建平的兩部世界首演作品,用交響樂的恢弘語言,為故宮百年歷程與中華文明傳承寫下生動注腳。
  音樂會的核心是作曲家唐建平帶來兩部量身打造的新作,深度延續了他與故宮的音樂情緣——2005年,他應中央電視台邀請為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專題紀錄片創作的音樂,一經播出便獲廣泛贊譽,成為傳統文化傳媒作品中的經典聽覺符號。此次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際,他再度接下中國交響樂團與故宮博物院的委約,以兩部風格互補卻精神同源的作品,構建起完整的音樂敘事。上半場的交響音畫《故宮》,在紀錄片音樂元素基礎上重新創作,以“時空之門”“曙光初照”“瓷韻曳彩”“太和”等九個標題段落為脈絡,用寫實的音樂描摹手法,通過弦樂的靈動、銅管的厚重、木管的細膩,將故宮的空間質感、器物之美與四季景致轉化為可感知的旋律,讓聽眾彷佛置身紅牆黃瓦間,沉浸式感受紫禁城的歷史溫度﹔下半場的《第三交響曲——獻給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則跳出具象場景,作品以國際共識的純粹交響樂體裁編號,承繼作者《第一交響曲》《冬奧交響曲》的藝術脈絡,暗合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的創作意涵——以“英雄”喻指中華民族歷代人民與生生不息、文脈相傳的文明成就。作品通過“萬千氣象”“歲月鉛華”“惠風和暢”“文明永恆”四個樂章,將故宮置於中華民族宏大文化體系中,用抽象、哲理的音樂思維升華人文精神,其和聲語言融合現代張力與傳統五聲調式的溫潤,實現了民族精神與交響藝術的深度融合。
  音樂會伊始,主持人康輝用渾厚的聲音朗誦,串聯起交響與故宮、音樂與民族的聯結。隨後,由指揮家胡詠言執棒中國交響樂團與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精准細膩的詮釋和把控整部作品的情感節奏,完美演繹出兩部作品的文化意境﹔笛子演奏家戴亞、鋼琴演奏家馮丹的獨奏段落也為作品注入靈動色彩,音樂的旋律與故宮的歷史底蘊、時代光彩形成強烈共鳴。演出落幕時,現場掌聲經久不息,觀眾紛紛表示,在交響與故宮的文化交融中,感受到了藝術的震撼,更加深了對中華文明永恆魅力的理解。
  從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紀錄片的經典旋律到百年華誕的交響新聲,音樂會通過完整的音樂敘事,從不同維度,詮釋了故宮博物院作為文明載體的深厚意義,讓觀眾在音樂裡,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