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浙江紹興煙雨迷蒙,這裡曾留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蘭亭佳話,也是魯迅筆下百草園、三味書屋的所在地。如今,這裡再次迎來八方賓客,共同探討研學旅游發展。10月25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紹興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研學旅游發展報告﹒紹興發布”活動舉辦,旨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研學旅游發展模式,推動研學旅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文化為根 成就研學大國
此次活動上發布的《中國研學旅游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無論是政府還是經營主體,都給予研學旅游高度關注,相關政策措施陸續出台,產品和服務創新亮點紛呈,國際研學需求增長,呈現良好勢頭。
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說,研學旅游已成為以中小學生為重點、青少年為主體、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社會教育活動。研學旅游是青少年特別是中小學生社會教育的重要路徑,也是國民終身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全球視野來看,無論是日本的修學旅行,還是歐美國家有組織的夏校和夏令營、冬令營等研學旅游活動,既是對制式教育的有益補充,也成為國家對外交流的名片。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已成為世界研學旅游大國。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儲曉焱說,研學旅游是典型的跨界產業與新興經濟形態,產品生態覆蓋知識科普、自然觀賞、體驗考察、戶外拓展、文化康養等領域。近年來,研學旅游產業發展迅猛、勢頭強勁、前景廣闊。從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研學旅游根基在文化、關鍵在體驗、核心是人民。
“教育部等11部門2016年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的相關意見,8年來,研學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教育部中小學督導評估專家、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研學實踐教育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林水洲說,很多地方有約40%至80%的學生參加了研學活動,研學、勞動教育社會實踐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剛需”。
各地實踐 經驗可圈可點
在活動中,一些研學旅游實踐亮點突出的城市代表分享了發展經驗,為業界提供了有益借鑒。
作為此次活動舉辦地,紹興依托豐厚的文化遺產、優越的區位條件,較早開始了研學旅游實踐探索。紹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如興介紹,早在2003年,紹興就推出“跟著課本游紹興”研學品牌。近年來,紹興全面推進產品體系、市場體系、內容體系、管理服務體系、政策保障體系五大體系建設,持續做強研學旅游優勢特色。
“合肥加快發展科創科普研學旅游,立足本地特色,以產帶研、以游帶學。”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婭娟說,合肥高位推動,從“單打獨斗”變“多方聯動”﹔深挖資源,從“工業旅游”變“多元融合”﹔完善服務,從“簡單解說”變“體驗課程”﹔擴大營銷,從“本地流量”變“全國市場”。
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福田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黃臻介紹了福田區發展研學旅游的10個維度:合力——所有資源聯動﹔系統——你想要的我們都有﹔公益——愛的力量走得更遠﹔融合——充分激活市場潛力﹔生態——讓研學種子扎根在每個社區﹔生活——美食和好書治愈一切﹔跨界——沉浸式與眾不同﹔文藝——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科幻——立足科技、觸摸未來﹔標杆——要做就做到最好。
“新津推動農商文旅體科教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協同+多方參與’的工作架構。”成都市新津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符文介紹,新津構建研學發展生態,成立聯盟及協會,政企協同、校企聯動、抱團發展﹔引育企業塑造品牌,形成產業集群﹔以研學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喚醒鄉村“沉睡資源”。
“曲阜深挖研學旅游資源,形成了政德、師德、青少年、儒商四大研學教育品牌和禮、藝、德3類研學產品體系。”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孔國棟說,曲阜推動研學服務集聚化發展,涵蓋參觀游覽、課堂學習、場景沉浸、游戲參與、生活體驗5個層次﹔精准細分目標群體,聚焦青少年市場研發演藝、體驗、互動情景劇,聚焦國外研學市場,加強與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交流合作。
“韶山研學旅游近年來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韶山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和商務局副局長王進分享,韶山著力建設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優化頂層設計,成立咨詢委員會﹔健全管理機制,出台一系列工作標准,實現了流程標准化、課程體系化、服務精細化、隊伍專業化、安全規范化。
育人之道 激發成長動力
活動中,多位校長分享了對“立德樹人”的思考和實踐,為研學旅游提供真知灼見。
“好的教育是讓花成為花、讓樹成為樹,尊重每個生命原本的樣態。我們學校的老師、家長、孩子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有自信、愛學習、會合作,這一生會很幸福。”北京市海澱區北林實驗小學執行校長趙冬雲說,“學校旁邊有一個自然公園,我們想把學校打造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種意境的學校,捉螞蚱、捉蛐蛐,體悟一草一木,這就是格物致知、體驗式教育。”
“我們鼓勵孩子們走出去。”合肥市五十中學天鵝湖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靳文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是書本的知識和真實的社會相結合。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相碰撞,一定會激發孩子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會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學識、增加他們的認知、厚植他們的情懷。人們常說的認知能力、創造能力等,無法在有限的課堂上充分實現,需要到無限的自然空間、社會空間中去歷練,研學旅游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堅持打開邊界、融通未來的辦學理念,創辦了家長大講堂,把家長請進教室給孩子授課。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獨特的研學體驗。”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香蜜校區副校長、初中部執行校長阮強說,“我們將繼續打開邊界,以前教科書是孩子們的世界,現在,世界是孩子們的教科書。”
“好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而唯一的生命個體。”紹興市第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金建光說,紹興有著開展研學旅游的得天獨厚條件,歷史深厚,名人輩出,學校周邊密集分布著歷史古跡、名人故居。“我們將這些資源串聯起來做研學課程,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學生會增強文化自信,得到思維能力的提升。”(李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