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8月16日至25日,中國美術館這座最高的藝術殿堂迎來了一座西部城市——中國書法城﹒烏海。
為期10天的“翰墨長河”中國書法城﹒烏海書法美術攝影展藝術地再現了烏海的獨特魅力,展示了烏海三大藝術門類的最高成就,增進了烏海的文藝界人士與首都藝術家及觀眾的交流。展覽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今、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劉新樂等領導參觀了展覽。
烏海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吸引來了世界各地觀眾的目光。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所說:“這次展出是中國書法美術攝影界的一件大事,它充分體現了今天文化發展繁榮新的特征。”
中國美術館是全世界藝術家和文藝愛好者心中的聖殿。一座以工業著稱的西部城市能在此舉辦展覽更引起了觀眾極大的興趣。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駐足觀看,品評鑒賞。觀眾中既有五六歲的小朋友,也有髦耋老人﹔既有普通市民,也有藝術大家﹔既有各民族各地區的國人,也有世界各地、膚色各異的外國友人。
烏海曾是一座以工業著稱的城市,但近年來,“中國書法城”的名頭已漸漸蓋過了人們心中的工業之城印象。烏海自2008年被中國書協命名“中國書法城”至今已5年。借助這一品牌,近年來,烏海市以書法特色文化為龍頭,發展文化藝術事業,孕育出在全國廣受關注的“烏海書法現象”,培育出一批包括蘭亭獎狀元馮印強在內的藝術人才,一批藝術家從烏海走向全國。
烏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曉平認為:“今年恰逢中國書協命名烏海為‘中國書法城’五周年,本次展覽藝術地體現了烏海書法城建設五周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展覽更促進了烏海的文藝界人士與首都藝術家及觀眾的交流,它將吸引四海賓朋走進烏海,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烏海。”
今年,烏海的書法城建設又取得了重要進展。6月12日,烏海市與中國書法家協會簽訂了合作協議,決定共同籌建烏海當代中國書法館。整個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億多元,同時建有22萬平方米的書法廣場。該館初步定於今年9月開館,目前正面向全國征集展藏品。它將在系統展示中國書法發展史的基礎上,重點收藏陳列新中國成立以來當代中國書法名家名作。
此次展覽以“翰墨長河”為主題,共展出烏海文藝界人士書法、美術、攝影作品150余件。展出的書畫攝影作品門類齊全,形式多樣,滿足了不同觀眾的藝術口味。其中書法作品涵蓋真草隸篆等四大書體﹔美術作品有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漆畫、版畫、雕塑等多種形式﹔攝影作品更是將鏡頭對准西部鄉土和普通百姓。展覽以烏海地區自然人文景觀和城市發展文化變遷為主線,以展覽作品的學術性、思想性和城市歷史文化的厚重感為主基調,全景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烏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西部資源型城市在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潤澤下,從“烏金之海”到“書法之城”的嬗變進程和城市文化發展的脈絡。這些作品融合了煤炭文化、黃河文化、草原文化和大漠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國西部、內蒙古大草原和烏海地區的人文地理、地域風情,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文明水乳交融、多民族文化相互包容、共同發展的壯美畫卷。
這次展覽更像是烏海向外界遞出的一張名片。在中國美術館這樣一個倍受大家名流及高水平觀眾矚目的地方展出自己三大藝術門類的最高藝術成就,讓以前不了解烏海的觀眾對烏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對烏海略知一二的觀眾對烏海有了重新認識。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說,看了一幅幅生動的攝影作品,看到烏海這些年快速發展帶來的變化,備感欣慰,希望烏海市委市政府繼續加大文化事業建設力度,力爭使文化事業再上新台階。
作為素有“黃河明珠,書法之城,沙漠綠洲,葡萄之鄉”美譽的烏海,是全國首個“中國書法城”、首個“中國硬筆書法名城”和首個“中國賞石城”。
近年來,烏海市緊緊抓住國家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良機,繼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突出書法特色文化的挖掘培育,激發全民參與的積極性,全市形成了學書法、愛書法、創作書法、經營書法的濃郁氛圍。
源遠流長的書法文化在年輕的書法城煥發了勃勃生機,讓這座新興的資源型城市充滿著追求品位的文化氣息,展示出旺盛的發展潛力。目前,全巿有中國書協會員30名,入展和獲得國家級獎項的書法作品近百件,省部級獲獎作品450多件,美術和攝影作品亦有300余件在全國及省部級展賽中入展、獲獎。
近年來,引起中國藝術界高度關注的“烏海書法現象”在這次展覽中體現得格外充分。烏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雷平說:“‘烏海書法現象’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烏海的藝術家能夠耐住寂寞,默默地在藝術的田地裡耕耘,追求藝術的學術高度。”
對此,范迪安表示,烏海通過推動藝術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了烏海文化的含金量。這批人從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中吸收養分,並堅持創作,才有了烏海藝術今天的精神面貌。
“翰墨長河”中國書法城﹒烏海書法美術攝影展借助中國美術館這一平台再次向海內外觀眾藝術地展示了烏海。這次展覽既展出了烏海市的藝術成就,更讓世人重新審視烏海市和內蒙古,又增進了烏海市的文藝界人士與首都藝術家及觀眾的交流。這對於提升書城烏海市的內在品質和張力,推動烏海書法等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一篇: 志願者與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年會舉行 |
下一篇: 中國美術館不斷創新展覽與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