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高鳳蓮三代剪紙藝術展 傳承“大河之魂”
發布時間:2014-05-13 10:14 來源:中國美術館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美術館 2014-05-13

    5月8日,由中國美術館和延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大河之魂——高鳳蓮三代剪紙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通過“厚土”、“鄉情”、“傳承”三個篇章,匯集展出高鳳蓮一家三代的百余幅精彩佳作。在展覽舉辦之際,高鳳蓮率其後代將1000件套剪紙代表作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彰顯了其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也是文化部、財政部2002年立項,並於2004年正式啟動的“20世紀國家美術收藏和捐贈獎勵專項計劃”實施以來,中國美術館得到的又一批珍貴的民間美術藏品。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為高鳳蓮、劉潔瓊、樊蓉蓉頒發捐贈證書

 

開幕式現場高鳳蓮三代人伴隨著口中哼唱的陝北民歌同時剪紙

 

嘉賓合影留念

  在黃河流域,有一支由勞動婦女組成的龐大的剪紙創作群體,高鳳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高鳳蓮1936年出生於陝西延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延川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塑造了高鳳蓮堅韌不屈、樂觀自信的性格,也成就了她大氣磅礡、雄渾質朴的剪紙藝術風格。她的作品線條流暢,造型大膽夸張,布局飽滿、疏密有致。她大量運用組合的手法將富有深刻寓意的符號與形象統一於畫面之上,使其作品飽含原始圖騰文化的印跡和對生命繁衍的朴素祈盼。高鳳蓮的剪紙創作題材廣泛,從養育她的陝北熱土,到黃土高原上的生活習俗,再到黃土高原上的萬千生靈,皆在她的剪下生發出質朴而浪漫的氣息。

  高鳳蓮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開始創作大型剪紙,《黃河魂》、《高家圪坮》、《陝北風情》、《神柱》等均是此類作品的代表。這其中,長達9.8米的《黃河魂》由33張紅紙拼剪而成,作品將洶涌澎湃的黃河幻化為龍頭馬尾的巨神,象征著奔騰不息的黃河文明和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也展現了黃河岸邊人民勤勞質朴的生活,是本次展覽的點題之作。無論宏幅巨制還是邊角花花,高鳳蓮剪紙從不起稿,行剪利落,一氣呵成,具有極強的造型掌控能力。

 

觀眾在布堆畫前欣賞

 

展廳一角

  受到高鳳蓮的影響,女兒劉潔瓊、外孫女樊蓉蓉也秉承了精湛的剪紙技藝,創作出無數感人的作品。劉潔瓊自幼受母親高鳳蓮剪紙藝術熏陶,多年來憑借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和自身的勤學苦練,取得了不俗的藝術成就。其作品既有母親高鳳蓮粗獷質朴、氣勢磅礡的藝術氣質,又融入其個人情感的自由表現,以傳統文化符號為載體,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在內容和形式上皆有新的探索。樊蓉蓉是民間藝術創作天地裡的一位年輕剪紙藝術家,從小深受家庭剪紙傳統的影響,很早便顯露出她在剪紙上的藝術天賦。她的作品自由大膽、富於靈氣,並擅長當代題材的表現。祖孫三代用手中的剪刀傾訴著對生活的感悟,傳承著黃土高原上的燦爛文明。

  “大河之魂——高鳳蓮三代剪紙藝術展”,從2014年5月8日展至2014年5月2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