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段雪飛,全國勞模,連續10年穩居北京國際飯店銷售部業績第一,連續6年年銷售總額3000萬元”“李銀環在北京市通州區培智學校工作,這是一所專門為殘疾兒童開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她悉心研究發音規律,總結出活動舌位圖等方法,使大批聾兒開口說了話”……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北京市東城區委共同主辦的“為新時代人物塑像”作品巡展首展在東四胡同博物館舉辦。在古香古色的東四胡同博物館裡,人們一邊欣賞雕像,一邊閱讀人物介紹,一件件雕塑和作品背後感人的事跡,向人們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深入街道、社區,深入群眾,運用雕塑這一藝術語言講述新時代人物的感人故事。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為新時代人物塑像,是對先進人物的崇高敬意和道德禮遇。“塑像是塑人,塑人是塑精神,塑精神是為了筑魂,從而讓100年之後、200年之後的人們不僅從書本上、從文字裡,更能從塑像裡感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先進人物的精神風採,感受到他們的奉獻、他們的奮斗,了解到他們為中華民族發展做出的貢獻。”
中國美術館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2020年9月,該館與東城區委、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文化東城”新品牌。
首展啟動儀式上,東城區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湯欽飛表示,本次巡展活動旨在充分發揮屬地文化機構的資源優勢和輻射作用,形成聯動效應,弘揚榜樣精神,讓先進人物溫暖城市、照亮心靈。
首展啟動當日,主辦方在東四胡同博物館推出了第十三期中國美術館“為新時代人物塑像”雕塑工作坊活動,邀請3位雕塑家為3位先進人物代表現場塑像。雕塑藝術家心手相應,用不同的雕塑手法嫻熟地創作,來自社區的居民代表觀摩了雕塑家的現場創作。“在家門口看藝術家現場創作,挺新鮮!”社區居民說。
記者了解到,“為新時代人物塑像”雕塑工作坊是中國美術館近年推出的公共教育品牌項目,從2017年至2020年,已經舉辦12期。中國美術館每年結合“五一”“七一”“八一”和教師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勞模、黨員、軍人、教師等塑像,通過藝術創作與公共教育相融合的鮮活方式,弘揚時代新風、謳歌先進人物。本次巡展首展展出了中國美術館“為新時代人物塑像”前12期的雕塑作品。
吳為山表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全民藝術普及,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我們要繼續充分發揮中國美術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美育基地的作用,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立德,以美樹人,以美儲善,以美啟真,以美養性,以美怡情,以美治言,以美導行,用美提升全民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