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3年被認為是大數據元年,有人說,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無論我們選擇還是不選擇,大數據技術進入文化領域已是必然。如今,信息技術對文化創作、生產、傳播與消費的影響已經發生,新的文化形態和業態已經產生,大數據背景下的大文化大發展的潮流正在涌動。而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有何技術特征,大數據與大文化之間如何融合,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應該以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去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會如何影響政府職能的轉變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在此背景下,10月25日,首屆“大數據——大文化”高峰論壇在上海市寶山區舉行,受到業界多方關注。
首屆“大數據——大文化”高峰論壇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國家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上海寶山科技園聯合主辦,上海寶山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中傳華彩(北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作為本次論壇的主辦方,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國家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崔成泉表示,大數據技術不僅深刻影響我國當前的網絡文化,而且深刻影響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大文化遇上大數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這是論壇舉辦的深層背景。上海寶山科技園總經理顧瑾瑩也表示,此次論壇旨在通過業界專家和企業代表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進一步了解和把握當下高新技術的發展動態,探討大數據時代下的中華文化復興與強國之夢,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文化科技的重要性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新路徑。
此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胡惠林和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白國慶主持,論壇上嘉賓各抒己見,從宏觀論述到微觀案例,從大數據與文化發展、文化產業、文化事業、文化管理、文化消費的關系,到大數據技術在文、博、圖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中的應用等一系列課題,進行了極具原創性和創新性的闡述與分析。正如參會專家所說,大數據重新定義了文化的創造方式,擴展了文化資源內容,豐富了創意生成的手段,推動了新的文化生態的生成,甚至改變了文化的傳承方式,因此,大數據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首屆“大數據——大文化”高峰論壇第一次將大數據和大文化這兩個概念嫁接組合起來,為今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
對於本次論壇的舉辦,與會專家和聽眾都給予了充分肯定,有些專家還表示,應該將“大數據——大文化”高峰論壇持續辦下去。白國慶認為,此次論壇的議題設置中著重強調了原創性、可操作性、對策性,這一點對論壇來說至關重要。另外,與會專家的發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觀點和意見,對文化科技的融合發展和產業整合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上一篇: 2013中國品牌文化影響力500強出爐 |
下一篇: “書香未來”頒獎儀式在滬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