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6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展覽項目驗收評審工作會現場
11月10日,2016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展覽項目驗收評審工作在北京舉行。入選2016年展出季的30個展覽項目的實施美術館匯報了展覽實施和開展公共教育與推廣的情況,接受了專家小組的驗收。
入選項目負責人向專家匯報展覽實施情況
從今年的入選項目來看,各家美術館繼續立足自身藏品,結合各自定位,加強學術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學術價值的展覽。其中既有國家重點美術館如中國美術館推出的“故事繪——中國美術館藏連環畫原作精品展”、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現實的光芒——中國畫現代人物畫研究展”、湖北美術館“變動中的景象——湖北美術館館藏動畫電影藝術家嚴雲開作品展”、浙江美術館“心香﹒飛夢——傅狷夫藝術世界特展”、關山月美術館“展卷圖新——20世紀50年代中國畫長卷中的時代圖景專題展”等,也有省市級美術館如河南美術館“清泉長流——沙清泉百年誕辰紀念展”、黑龍江省美術館“透視東西——黑龍江省美術館館藏十七至十九世紀中外版畫作品展”、天津美術館“喚醒城市的記憶——館藏20世紀80年代攝影作品展”、寧波美術館“不朽的旗幟——賀友直晚年繪畫藝術展”等精彩展覽,更有社區級美術館莞城美術館“小而恢宏的力量——莞城美術館藏藏書票展”等,可謂涵蓋國家、省、市、縣四級美術館。除此之外,美術學院美術館、畫院美術館、名家紀念館等不同類型的美術館也在展出季期間組織了精彩展覽。
與往年相比,今年展出季體現了如下特色:
一、部分國家重點美術館策劃的展覽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時代敏感,體現了國家重點美術館的責任感和文化擔當。如北京畫院美術館的“一位藝術家的長征——北京畫院藏沈堯伊《地球的紅飄帶》連環畫原作研究展”是針對今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而進行的專題策劃,廣州藝術博物院的“上馬殺賊,提筆賦詩——孫中山與同盟會志士藝術展”也很好地呼應了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關山月美術館長卷中的“時代圖景”不僅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現狀,也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政治結構和文化生活的變化。
二、許多展覽將視角聚焦到“小眾”的畫種,既推動了對該畫種的學術梳理,也拓展了展出季的藏品范圍,更兼顧到更廣范圍普通民眾的需要。比如中國美術館的“連環畫原作精品”,天津美術館的“80年代攝影作品”,莞城美術館的“藏書票”,湖北美術館的“動畫電影藝術家的作品”等。
三、立足於館藏,深挖資源,這不僅促進了美術館對同一題材、同一畫種的多角度深入研究,也使一批被美術史忽略的藝術家被重新關注,一些不為人熟知的地域美術資源被重新發掘。同時如潘天壽紀念館在連續三年策劃實施展出季項目的基礎上,今年又以“作品解析”的角度切入館藏潘天壽作品,不斷有所創新突破。黑龍江省美術館在多次推出館藏版畫展覽的基礎上,今年注重將意大利、日本的版畫引進展覽,體現了對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思路。陝西省美術博物館對王子雲這一人物的深度研究不僅收獲了更多藏品,也引發了美術界乃至社會上對他的重新研究和重視。而河南省美術館的“沙清泉百年誕辰紀念展”、天津美院美術館的“張德育繪畫藝術與文獻展”,不僅紀念和緬懷了對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家,也是美術館挖掘本土美術資源進行整理、研究,讓美術館藏品最大限度服務社會大眾的具體實踐。
四、展出季的深入開展使館際間的合作更為密切。今年展出季項目中專門設立了兩個巡展項目,一是江蘇省美術館的“水印年華——江蘇省美術館藏版畫作品精選”巡展至青海省美術館和寧夏美術館﹔二是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的“木石藝痕——賴少其藝術回顧展”巡展至重慶美術館。在文化部的支持下,這些館藏精品隨著成熟的展覽整體巡展到西部地區,既為藏品巡展積累了經驗,又真正照顧到邊遠地區群眾的需求,讓文化惠民更加落到實處。此外,中華藝術宮“現實的光芒——中國畫現代人物畫研究展”更是聯合9家美術館(博物館)藏品展出,為達到展覽的學術追求和展示效果做出了貢獻,這也是各美術館打破自身館藏資源局限和束縛,進一步加強合作、惠及更多民眾的典范。
五、通過展出季的舉辦,使得美術館在館藏品的研究、展示和收藏相互促進,並且越來越有成效。今年的展出季項目中,浙江美術館的“心香﹒飛夢——傅狷夫藝術世界特展”、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的“雲開華藏——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藏王子雲作品及文獻展、湖北美術館的“變動中的景象——湖北美術館館藏動畫電影藝術家嚴雲開作品展”均同時被列入“2016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這些展覽中的重要作品均來自藝術家及其家屬的捐贈。不僅如此,展覽舉辦後又帶動了一些作品及手稿等珍貴資料的捐贈收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美術館的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並接受了傅狷夫家屬的捐贈後,劉墉先生將其在美國的重要藏品也捐贈給浙江美術館。展出季精品展覽的推出不僅服務了普通民眾,也提升了對藝術捐贈者的服務水平,促進了美國華人圈對國內收藏與捐贈的關注,推動了不少藝術品的回流。
六、公共教育及文化惠民活動形式多樣,讓觀眾進一步了解藝術、加深對展覽的理解已成為眾多美術館的自覺意識。如天津美術館不但以“美術講堂”系列公益講座的形式邀請天津日報社的攝影記者為觀眾講述天津30多年的城市變遷,還以“尋找城市的記憶——館藏20世紀80年代攝影作品征集”為主題向觀眾征集更多的20世紀80年代攝影作品﹔河南省美術館策劃舉辦了多場針對不同年齡群體的公共教育活動,同時觀眾還可在美術館開設的版畫互動體驗區親身參與印制版畫的過程。
據了解,“2016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共吸引了全國70余家各級各類美術館申報,經專家組的嚴格評審,並經文化部審核通過,共有31個項目入選《2016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目錄》。其中,常規展覽項目29個,巡展項目2個,展覽內容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畫、漆藝、瓷畫、攝影等多種藝術門類。可以說,以館藏研究利用為核心,以展覽策劃、配套公共活動和傳播推廣等為手段,“展出季”品牌在這一年度的項目中得到了深化和豐富。從最初的僅僅是把自己的藏品拿出來,到開始對藏品做研究梳理,並以學術研究推動展覽展示、以公共文化教育活動配套展覽,同時在社會、觀眾中獲得更廣泛推廣,提升美術館自身影響力,進而又帶動新的精品入藏……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不僅讓國家美術典藏真正發揮引領文化發展、引領藝術創作以及文藝惠民的作用,同時也讓美術館自身的典藏、研究、展覽、推廣等流程產生聯動,培育了品牌價值、提升了學術品格、明確了公益屬性。可以說,隨著展出季的開展,無論是展覽質量、輻射區域還是公教活動等方面較以前均有較大提升,對藏品的梳理研究和公共服務推廣等內容的追求,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美術館的共識,展出季的惠民特色也日益明顯。
“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是文化部自2012年以來著力打造的一個品牌項目,其活動形式是發動和倡導各美術館於每年8月至11月期間,集中推出一批各自舉辦的館藏精品展覽。該活動旨在充分展示國家美術收藏和學術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加強對當代美術創作的引導,鼓勵國有美術館提升研究和收藏水平,全面提高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逐步推動美術館藏品固定陳列展覽制度。截至2016年,5年來國家累計投入資金近1700萬元,推出各美術館館藏精品展覽150余個,展出藏品近18000件(套),其中自入藏以來首次展出的作品約佔60%,這就意味著,共有超過10000件(套)作品通過展出季活動在成為國家美術收藏後首次亮相,其中更有不少的作品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展出季5年來觀眾總量約800萬人次,在全國美術館行業乃至社會各界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
其中,2016年展出季實際實施展覽項目30個,共計展出時間總量達1481天,觀眾總量193.7萬人次,相當於2016年全年每天有4個展覽同時展出,每天吸引觀眾5300人參觀展出季展覽。今年展出季共計展出作品近3600余件,其中在本館展出的藏品2800件。在這2800件藏品中,有1444件為自入藏以來首次展出,佔到展出藏品量的51.5%。藏品的“首展率”相比往年第一次有了較大的下降幅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術館藏品利用率的提升。各館在展覽期間舉辦各種類型的公共教育活動250余次,服務群眾8.6萬余人次。有11個美術館結合展覽項目開發了文化創意產品。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的成功舉辦讓廣大群眾分享到了美術發展成果,發揮了美術經典作品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美術館對藏品的收藏、梳理、研究和保護修復,促進了美術館專業建設﹔同時還帶動了社會各界對國家美術收藏的關注,使美術館的重要價值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根據慣例,在今年入選的項目中,評委專家將根據各展覽的實際,投票評選出展出季的優秀展覽。文化部將對通過驗收評審的展覽項目予以獎勵性補貼,以用於支持各單位開展藏品研究、展覽、推廣等相關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