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記者高昌報道:“風吹深林兮,月照花影移……”伴隨著漢光傳襲人聲樂團演員古色古香又極具現代感的精彩表演,2013兩岸漢字藝術節於9月4日在台北開幕。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在開幕式致辭。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委托該院副院長牛根富宣讀了書面致辭。
許嘉璐表示,漢字品牌的特征區別於其他文化品牌,由兩岸共同締造,既是文字,也是藝術,述說生活的故事,也體現著哲理,兩岸同胞應繼續攜手傳承。他認為,要繼續開展漢字藝術美的教育,在繼承基礎上發展,不能靠說教,不能板著面孔,要讓漢字動起來,美起來,讓所有老少都更加喜愛。
劉兆玄致辭時說,在電腦盛行的時代,兩岸學童遭遇到更大的問題不是書法,而是書寫,即認得漢字卻提筆忘字。他呼吁重視漢字書寫教育,讓兩岸學童共同認識漢字之美。
王文章在書面致辭中表示,兩岸漢字藝術節為兩岸文化藝術界人士開啟了新的情感交流的窗口和學術切磋的平台,成為兩岸富有社會影響力和當代意義的文化盛會。舉辦兩岸漢字藝術節,是兩岸文化藝術界合作的一個重要成果,通過搭建這樣一個高規格、高水平、高品質的漢字藝術交流平台,以漢字文化為載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精粹。
台灣著名藝術家張光賓帶領學生根據王國維、羅振玉的《流沙墜簡》復刻的漢代隸書及章草《急就篇》木觚在漢字藝術節上甫一亮相,就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急就篇》為目前留存最完整的字書,是漢代學童識字的第一步。觚是簡的一種,將木頭刨成多面書寫,主要用於教科書及習字,能夠保存下來的極少。據介紹,世界上僅大英圖書館內珍藏著一個以隸書書寫的《急就篇》第一章的完整三棱木觚。
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藝術研究院與台灣中華文化總會共同舉辦的兩岸漢字藝術節,從2010年起舉辦。本屆藝術節期間將舉辦“一化干坤游字林”展覽、兩岸漢字設計與應用學術研討會等活動。
上一篇: 82位專家受聘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導師 |
下一篇: 最古老的識字教材台北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