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4月30日,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2014級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定向培訓班”結業典禮,至此,中國藝術研究院已圓滿完成五期培訓任務。培訓活動贏得了新疆文化廳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2014年9月,中國藝術研究院榮獲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為文化部唯一獲得此殊榮的集體。
中國藝術研究院根據培訓目標和學員在職的特點展開教學。教學活動分為課堂教學和實地考察兩部分。目的是讓學員們在初步掌握相關理論後,通過考察、訪問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了解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現狀,並選取個案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做到學為所用。
培訓期間,中國藝術研究院精心安排實際考察點和各種形式的交流體驗活動,以使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學員有機會全面了解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輝煌成就和豐富形態,深切感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性,充分認識民族文化交流以及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性。課余時間還安排了大量的觀摩活動,如參觀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等,讓學員們充分領略首都北京的濃厚文化氛圍,感受中華文化的燦爛表現形式。通過考察觀摩,學員們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形式和當代文化生態有了切身的認識,也從思想上增進了對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認同。
培訓中,院方出於對民族文化習俗的尊重,盡力做好日常管理和情感溝通工作,為新疆培訓班配備了專職班主任,做好學員的日常生活安排。整個學習期間,班主任和學員們朝夕相處,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為尊重少數民族學員的飲食生活習慣,院方還專門安排了清真餐廳,通過牛街清真渠道採購食品,同時配備了專業的清真廚師及專用廚房和灶具。每次外出活動時,也都專門從前門清真超市採購所攜食品。 (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