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歌劇《圖蘭朵》新一輪的演出中,啟用了由中央歌劇院舞美工廠修改制作完成的全新舞美。
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報道:縱觀如今的演出市場,“超豪華”“大制作”“視聽盛宴”“饕餮之夜”似乎成了各類演出必備的宣傳口號。這種無大不歡、無奢不歡的勢頭致使舞美成本在演出總成本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些晚會的舞美花費已佔總投入的70%。
巨大的市場、高額的制作成本讓舞美的設計制作成為內行人的生財之道,並形成了眾人皆知的行業內潛規則,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2011年,深受舞美行業潛規則之苦的中央歌劇院開始了絕地反擊——組建舞美工廠。工廠建立之初,不少人認為這是螳臂當車之舉。兩年過去了,雖然歷經磨難,但集舞美設計、科技研發、舞美制作為一體的工廠已經有聲有色地承接了不少業務。
被利益鏈條綁架多年
“其實,在動輒幾十萬元、多則成百上千萬元的舞美制作費用中,真正用在制作上的費用往往僅佔總投入的1/3,絕大部分資金流向那些無標准、無認證、無價格體系的小作坊、包工隊,然後再以回扣、勞務費等形式流進一些編導、設計和策劃人的腰包。”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說,多年來,中央歌劇院一直被這條潛在的利益鏈條所綁架,雖然也曾試圖反抗,甚至請紀檢監察部門介入,但還是無疾而終。
面對嚴峻復雜的局面,中央歌劇院領導班子清醒地認識到,“要生存、要發展,不能等,必須自己干,還要干出名堂”。
自籌資金白手起家
2011年,中央歌劇院自籌資金組建舞美工廠。選場地、租廠房、買設備、招人才……一切從零開始。“面試時,我問那些應聘者,在他們眼中如今的舞美行業是什麼樣的。一個剛畢業的學生說:‘這是一個暴利行業。’後來劇院決定聘任他。我給他下了任務,必須把這行的暴利認認真真算清楚。”俞峰說。
但,白手起家談何容易。面對空曠的場地和連必要的辦公、生活設施都沒有的簡陋條件,院領導身體力行,帶領員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大到廠房車間的規劃布局,小到桌椅板凳的制作都自己動手,終於逐步建起了舞台裝置車間、繪景車間和服裝車間。
第一個項目沒有成功
舞美工廠初具規模,承接的第一個項目是為中央歌劇院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上演的歌劇《蝙蝠》制作舞美。“那次演出是中央歌劇院推出的首個‘年度歌劇公共免費開放日’的活動,院裡非常重視。”俞峰回憶,那時舞美工廠的工作人員認真設計、細心制作,做出了大部分服裝道具,但由於“各方面”的圍追堵截,最後還是不得不把剩下的工程分包出去。
雖然第一個項目並沒有成功,但中央歌劇院的創業者們並沒有氣餒。在大家艱苦卓絕、鍥而不舍的努力下,建廠當年連續完成了《山林之夢》、《辛亥風雲》和《鄞地九歌》三部新創歌劇的舞美制作,其中《山林之夢》還在2011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中榮獲舞美大獎。
“以《鄞地九歌》的服裝制作為例,市場報價為近百萬元,而我們自己的舞美工廠從設計到制作僅用了24萬元就如期保質地完成了。”俞峰說,三部歌劇的舞美制作節約了約300萬元,舞美工廠也實現了當年建廠、當年收回成本、當年盈利的既定目標。
今年,中央歌劇院繼續完善舞美工廠的建設,引進了噴繪、印花、雕刻等進口設備,隨著技術人才的不斷引入,工廠不但可以滿足本院劇目創作生產的需求,還可以以優質優價承接兄弟院團及市場上各類大型文化活動的舞美制作項目。
“目前,我們正在將全院的舞美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使舞美設計、舞美制作與演出運營相互支撐。與此同時,不斷完善和提高項目策劃、預算、採購、監制、評估、審計等綜合體系,並制定相應的技術標准和崗位考核標准,在全行業推廣。”俞峰信心滿滿。
推進舞美科技的進步
中央歌劇院在舞美制作的實踐中發現,傳統的制作工藝相對笨重,運輸裝卸耗工耗時,既浪費資源又達不到既定效果。於是,“以科技的力量推動舞美技術的進步”成了中央歌劇院舞美工廠的新議題。
2012年,中央歌劇院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成立了“數字化舞美工程聯合實驗室”,通過集成創新、借鑒其他領域的成熟技術、加大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高科技數字化舞美科技應用研究,攻克了一個個舞美技術難關。
2012年5月,中央歌劇院與企業簽約共建“數字化舞美科技應用產業基地”落戶廣東省江門市。基地由數字化舞美工程聯合實驗室、中國數字化舞美科技應用學院(二級學院或培訓中心)、產品研發制造中心、數字化中國戲劇展示展演中心和數字化舞美科技工程公司五部分組成。項目投資分三期,總額約30億元人民幣,佔地將近2000畝。隨後,第二個“數字化舞美科技應用產業基地”在山東青島落戶。
中央歌劇院重視研發舞美科技的舉措受到文化部、科技部的高度重視。幾年來,中央歌劇院完成了文化部文化科技創新項目《數字化舞美科技應用研究》,並於2012年底結項驗收﹔通過競標申報,承擔了國家級科技提升計劃項目《模塊化歌劇舞台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並獲得國家科研經費﹔承擔科技部與文化部聯合組織的“2013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參與項目設計及科研報告、預算報告的編寫,並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研經費約300萬元。
在組建舞美實驗室與基地的同時,為培養、引進人才,經北京市教委審批,中央歌劇院與中央音樂學院合作建立了“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與北京舞蹈學院合作並簽署協議,以中央歌劇院舞美工廠為教學實踐基地,聘請學院藝術設計專家為工廠藝術總監,共同培養舞美專業人才。
這隻是個開始
“這隻是個開始,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艱辛。”俞峰說,如今,中央歌劇院正在思考解決舞美生產與文化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經營管理模式滯後於文化發展等問題,並希望適時組建中國舞美產業集團公司。“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公司成立的條件已經初步具備,時機也已基本成熟。相信公司成立後,國內外的項目與業務會激增,而國字頭的公司也可對市場進行有效地影響與規范,堵塞漏洞、消除腐敗,盡快擺脫文藝團體所面臨的困境,為院團提供更專業、有效、便捷的服務。公司的良好發展前景,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