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7年1月10日晚七點半,武漢琴台音樂廳千余名觀眾用火爆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熟悉的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登上舞台。中央歌劇院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楊洋攜中央歌劇院近二百位藝術家為武漢樂迷獻上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如果說前一日上演的意大利歌劇《鄉村騎士》和《丑角》是兩本充滿戲劇性的短篇小說,那當晚奏出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底蘊深厚的哲學巨著,而在前一晚舞台上作為歌劇伴奏出現的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當晚成為了琴台音樂廳的主角。這部集作曲家貝多芬一生才華之大成的頂峰之作、這部西方古典音樂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交響曲、這部被武漢樂迷稱作“一生必聽的交響樂作品”,在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的演繹中,呈現出嚴謹細膩的一派生機,而中央歌劇院優秀歌唱家郭橙橙、牛莎莎、李爽、王海濤的傾情演唱,與龐大的合唱團形成一呼百應的氣勢磅礡。在長達75分鐘的音樂中,指揮家楊洋全場背譜指揮,彷佛是在用無聲的指揮棒講述一個胸有丘壑的故事,傳遞一份堅定不移的信仰。
音樂在充滿動力的鋪墊中開始,神秘的節奏動機如急切的細流翻滾著,瞬時匯聚成一瀉汪洋的氣魄。木管聲部間清晰緊密的銜接和重疊,讓音樂擁有建筑學意義的趣味﹔弦樂奏出交織的旋律線條,理智中孕育靈動和力量。第一樂章在略帶沉重的訴求感中結束,緊接著是明朗活潑的歡樂樂章。振奮人心的三拍子節奏擁有堅固且不竭的內在精神,清脆的笛聲、悠揚的號角和激動的鼓點,讓台下的觀眾不由得跟著節奏輕輕打起拍子,來應和這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和陶醉。第三樂章美如天籟,意蘊深長。楊洋指揮棒下彷佛畫出一道道用音符織成的霓虹,始於詞盡之處,無限歲月靜好。
第四樂章在低音聲部暴風驟雨般的宣敘調中開始,當強烈的悲痛和掙扎之後,凝固的空氣被“歡樂頌”那熟悉的旋律融化,好似從天堂傳來,台下的觀眾也長舒一口氣,終於等到你,這雨過天晴的陽光與歡樂。歡樂女神的光芒撒向人間,人間的溫暖回應著召喚,當歌聲響起,整部交響曲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龐大的合唱團在極盡所能地傳遞著福音,領唱們燦爛的聲線熠熠生輝。台下觀眾也被這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他們有的抬起頭仰望天空,有的跟著一起歌唱,有的緊握雙手,眼神中充滿希望,就像席勒這首偉大詩篇說的那樣:“它讓眾生共享歡樂,天使也高聲同唱歌”。
整部交響樂一氣呵成,樂音未落,喝彩聲已按捺不住,掌聲雷動長達十幾分鐘。指揮家楊洋攜手各位樂團演奏家、歌唱家向觀眾致意,四次返場觀眾仍意猶未盡久久不願離去。這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魅力,它帶給人們心靈的撫慰與力量,中央歌劇院的藝術家們也通過這部經典巨著傳遞著歡樂與團結的高尚之愛。
中央歌劇院大隊人馬將啟程前往湖南長沙,把這份感動繼續帶給更多熱愛音樂的人們,精彩未完待續!(來源:中央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