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
體系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總第53期 2015年8月24日
目 錄
【法人治理】
◆市圖書館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召開
【蹲點日記】
◆分宜鍛壓廠社區老年人撐起公共文化半邊天
【民間文學】
◆新余獲頒“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
【非遺保護】
◆新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市圖書館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召開
市圖書館作為新余市率先試行理事會管理制度的試點單位,為抓實抓好這項工作,充分發揮理事會對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 8月18日,市圖書館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市文廣新局二樓會議室召開。會議由市圖書館館長、市圖書館理事會副理事長高雪秀主持。市文廣新局調研員、市圖書館理事會理事長萬小亻毛參加會議並講話。
會上,市圖書館負責人分別就館內財務運行情況、新館開館設備購買情況及2015年工作情況向與會理事進行了通報。隨後,各位理事就市圖書館當前和未來發展進行了座談。
最後,萬小亻毛理事長對圖書館工作尤其是組織的少兒暑期閱讀活動給予了較高評價。他強調要求:市圖書館要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思路,充分整合全市的圖書資源,發揮社會力量共同辦好圖書事業﹔要積極推進新館建設工作,新館布置要融入多種文化元素,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要進一步加強圖書流動服務,加大地方文獻、抱石文化二大主題特色庫的建設力度,把市圖書館建成領導放心、群眾滿意、服務到位的公共文化場所。同時,他希望理事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發揮作用,齊心協力把理事會的職責履行好,為我市圖書事業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當天,各理事還實地考察了市圖書館各部門的工作情況。
(蔣曉雲)
分宜鍛壓廠社區老年人撐起公共文化半邊天
導言
一提到老齡化社會,大家普遍都和孤寂、負擔、壓力這些詞聯系在一起。但在分宜鍛壓廠社區,一個60歲以上老年人佔了常住人口四分之一的老齡化社區,老年人不但成了社區公共文化“頂梁柱”,還經常被邀請出去教學、展示,讓居家養老變得有趣、有益、有尊嚴!
小社區擦亮公共文化“金字招牌
在前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優秀示范點——鍛壓廠社區的路上,說起公共文化服務,分宜鎮綜治辦副主任黎俊遠一再將其稱為分宜鎮的金字招牌。
要知道鍛壓廠社區隻不過是一個常住人口不到1500人的小社區,剛剛成立5年,那麼這塊金字招牌是怎樣擦亮的?老年人真的能撐起社區公共文化的半邊天?在我到鍛壓廠社區之前,對此,心裡仍是個問號。
鍛壓廠社區委員陳雲蘭向我們介紹,鍛壓廠原先是一個軍工國有企業,改制後便成立了社區。原來的招待所也成了現在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鍛壓廠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370人,佔社區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在該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參加活動的老年人就有兩百人之多,佔了“半壁江山”。和其他社區不同的是,鍛壓廠社區的公共文化服務和居家養老結合在一起,將社區文化活動辦得紅紅火火、有滋有味。
耍龍燈,我們比年輕人耍得更活更好
“我們這有6支專業隊伍,龍燈隊、太極隊、腰鼓隊、軍鼓隊、交誼舞團、廣場舞團,其中60歲的老年人佔了一半,更別說棋牌室、台球室了。看,我們的龍燈隊,縣消防大隊還專門請他們過去教學。這是太極隊,得過縣裡廣場舞一等獎,這兩個隊的隊員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這是我們的交誼舞團,前面領舞的那位,你肯定看不出來他已經81歲了吧……”陳雲蘭指著牆上一幅幅獲獎的照片頗為自豪地說。
今年71歲的劉廣德,從1999年開始耍龍燈,是龍燈隊的隊長。劉廣德精神矍鑠,眼神透亮,雖然穿著朴素,稀疏花白的頭發仍然一絲不亂地往後梳著。老派文藝“青年”,這副腔調要有的,我心想著。
果然,聊起自己的龍燈隊,劉廣德一副當仁不讓的暢快,“我們到縣裡耍龍燈,那些年輕人都說你們這麼大年紀,還耍得這麼活?不簡單!縣消防大隊請我們去教他們,都說我們比年輕人耍得更活更好,無論是咬龍、穿龍、盤龍,各種姿勢花樣做得更到位。”
我們的生活比年輕人豐富多了
說起自己的愛好,劉廣德滔滔不絕地聊了起來:“隊員都是像我一樣的老年人,以前是同事,現在是隊友,從1999年到現在,我們龍燈隊每一年都會鬧元宵,從未間斷過。2005年鍛壓廠改制,突然沒人管,好像一下子找不到主心骨。後來成立了社區,我們好像又找到了組織。今年社區創建的這個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還為大家牽線搭橋,原先我們隻是小打小鬧、自娛自樂,如今我們老年人也能出去展示自己,在年輕人面前得瑟兩下了!”
“子女不擔心我們,我們的生活比他們豐富多了!”劉廣德說,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創建,讓很多像他這樣的老年人自得其樂。有了專人管理,不論是棋牌室、圖書館、桌球室,還是健身房,都變成了物盡其用的健康向上的娛樂場所。歷來不賭一分錢的棋牌室,一到下午就爆滿﹔1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半數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在社區圖書館的清單上,光7月份借出的圖書數量就有3478冊。
(新余日報 陳玉霞)
新余獲頒“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
8月20日,農歷七夕。由新余市申報的“中國仙女湖七仙女傳說之鄉”獲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審批通過,正式授牌!
仙女湖因旅游設區,是七仙女下凡傳說的發祥地。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好“毛衣女下凡”及其文化傳承,至今仙女湖區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集體婚禮,打造仙女湖新的文化名片,促進了仙女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促進了仙女湖文化旅游大發展。 (新余日報)
新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8月21日,新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會上審議並通過了《新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章程》,選舉和產生了協會第一屆理事、常務理事、會長、副會長,宣布並任命了秘書長、副秘書長。國家級非遺項目夏布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小紅當選會長。
新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是由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保護工作機構、工作人員、研究人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專業性、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首批會員共128名。
新余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調研員萬小亻毛、市文化館館長盧戎等領導出席了會議,會上,萬小亻毛代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對市非遺協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並就進一步發展、繁榮新余的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了講話。
(市文化館 錢胡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