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專項工作 > 群星獎
群星獎
【媒體報道】全國“群星獎”京津滬渝四直轄市巡演來滬首演
發布時間:2015-04-29 16:23 來源: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 2015-04-29

人民網上海2014917日電 (記者 曹玲娟)  高山流水,源遠流長,16位男舞者化作水滴,用水袖和身體細膩演繹涓涓細流匯聚成飛瀉直下的瀑布,在舞台空間中塑造出一種靈動、端庄。昨晚的東方藝術中心,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的現代歌舞《高山流水》拉開了群星獎獲獎作品京津滬渝直轄市巡演(上海站)的序幕。

該台晚會也是2014年浦東文化藝術節的開幕演出,並且籍此拉開了上海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的群文活動的序幕。

據介紹,這次區域巡演的11個作品來自京、津、滬、渝四直轄市,囊括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四大門類,藝術質量精湛、地域色彩濃郁,展現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風情以及不同基層群體對時代生活的多元闡釋,讓上海市民在家門口既能欣賞到上海說唱、又能領略首都的“北京印象”、地道的天津曲藝、極具特色的巴渝歌舞。

重慶帶來的《跳蹬石工號子》是流傳於重慶市大渡口區跳蹬鎮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最初是一種勞動號子,由於具有唱詞通俗詼諧朗朗上口、音律暢快簡潔易於流傳的音樂特點,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演變發展逐漸變成為一種民間吼唱音樂形式。

天津的一對孿生姐妹卞波、卞濤演唱的《城裡打工的姊妹花》,著力表現了一對從山裡來的姐妹花作為“濱海新區”建設者的快樂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曲藝表演唱《天津人的樂》用帶有天津特色的方言,說天津人的生活,直接反映老百姓的“民生”,展現了天津人的“樂於助人、朴實、熱情和豪放”。

由北京基層文藝愛好者和群眾文化工作者創作的舞蹈《都市白領》,展現了城市文明帶來的另一面,表現出大都市中新一代年輕人“看上去很美”背後的故事——在百無聊賴、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都市女孩雖然承受著壓抑和焦慮,但她們內心渴望自由、蓬勃向上。舞蹈引起了無數都市白領青年的共鳴。

作為東道主上海的《小籠師傅》,通過幽默、詼諧的小籠師傅教一批小徒弟做小籠的情景,用舞蹈演繹了非遺產品小籠的制作工藝過程﹔上海說唱《花與瓜》展示當代婦女依靠科技轉型發展的創新開拓精神﹔女生小組唱《桃花女》是大團鎮文化服務中心根據當地水蜜桃之鄉的特色創作的文藝節目,抒發了勤勞、時尚的桃花姑娘對新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

參演群舞《小籠師傅》的演員兼領隊王一恆說,“參加巡演增進了我們不同省市群文工作者之間的感情,加強了交流,通過巡演,還讓我們了解到其它省市的群文發展情況,通過比較、借鑒,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們自身的群文藝術水平。”

群星獎是文化部設立的群眾文化藝術最高獎項。“大地情深”群星獎獲獎作品巡演共有三個層面,一是全國巡演,二是省市區域巡演,三是省市內部巡演。此次上海巡演為四直轄市區域巡演。而上海還將從1026日開始在國際藝術節期間,展開上海群星獎獲獎作品本地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