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專項工作 > 群星獎
群星獎
【媒體報道】中國文化手機報-群星獎獲獎作品及優秀作品全國巡演專刊
發布時間:2018-01-02 13:55 來源: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 2018-01-02

  2017年初,文化部啟動了覆蓋全國、貫穿全年的“群星獎獲獎作品及優秀作品全國巡演”活動。巡演主要由示范性巡演、區域聯動和各地巡演三部分組成,充分展示第十七屆群星獎評獎成果,同時將歷屆群星獎獲獎作品、第十七屆群星獎優秀參評作品、各地新創節目等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輸送到基層,豐富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提升了百姓獲得感。 

  截至目前,各地舉辦巡演活動共1900余場,現場觀演人數達476.3萬;部分巡演還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和中國文化網絡電視等媒體進行了同步直播,擴大了群星獎的輻射力和社會影響力,凸顯了國家級文藝評獎的示范引導作用,滿足了各地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示范性巡演 凸顯群星獎示范引導效應】
  群星獎示范性巡演由文化部組織實施,分別是4月的北京行、6月的重慶行以及11月的安徽行,共計演出14場。巡演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節目別具匠心,全面展現了群眾文藝新風採;惠民舉措切實有力,獲得當地百姓的一致贊許。此外,與其他公共文化品牌聯動組織的各項活動火熱開展,生動地反映出群星獎在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方面的示范引導成效。
  
  ★北京行首演啟航 唱響群眾文藝大戲
  4月21日至22日,“群星獎獲獎作品全國巡演北京行”正式拉開今年全國巡演的大幕,來自全國10個省市以及武警部隊的12個群星獎獲獎作品亮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為公交、環衛、醫院等各行各業職工和城市副中心建設者、院校學生、社區群眾等6000余名觀眾獻上了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對演出進行了網絡直播,僅移動客戶端和數字播放終端就有超過16萬用戶在線觀看。北京市文化局還以此次巡演為契機,出台相關扶持政策、開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實施千人培訓等舉措,帶動市、區、街鄉、社區(村)四級文化品牌活動聯動開展,為群眾文化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文藝愛好者展現自我、實現藝術理想搭建廣闊平台,助推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重慶行激勵創作 再掀群眾文化熱潮
  6月16日至18日,“群星獎獲獎作品全國巡演重慶行”分別在重慶群星劇院、重慶師范大學校友會堂、重慶璧山大劇院展開,3場演出活動匯集了8個省區市的12個群眾文藝佳作,吸引了4000余名現場觀眾和24萬網絡直播觀眾。山城百姓通過各種方式觀看演出,體驗不同地域的民俗鄉情和文化魅力。“群星大講堂”——群星獎編導創作經驗分享及重慶市群眾文藝創作骨干培訓班作為本次巡演的重要內容,集合業界專家與基層工作者面對面交流,結合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和群眾文藝創作實際展開熱烈討論,發揮群星獎在培養人才、帶動創作等方面的優勢。
  
  ★“群”星閃耀詩城 全民暢享文化成果
  11月28日至30日,群星獎獲獎作品全國巡演在安徽圓滿收官。來自8個省份的11個群星獎獲獎作品和優秀作品除在馬鞍山大劇院連演4場外,還深入城鄉、社區、學校,普惠基層群眾,精彩演出獲得7000多名現場觀眾和80余萬網絡觀眾的一致點贊。此次安徽行是群星獎獲獎作品首次以整場演出形式在中國文化館年會亮相,兩大活動聯手,為全國各地公共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學習的機會,大家合力探索新時代群眾文化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進一步提升了群星獎的行業輻射力和社會影響力,使群星獎這一群眾文化品牌叫得更響、傳得更開。
  
  【區域聯動 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群星獎區域聯動在京津冀、黔魯渝、滬渝陝粵、京津滬渝等地全面鋪開,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省際、區際間聯動呈現出交流方式創新、共享范圍擴大、合作機制深化的喜人景象,各地群眾文化聯動步伐空前加快。
  
  經過多年積累,京津滬渝、京津冀等地群眾文化部門早已形成基礎深厚的互動合作關系。今年,這些地區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內開展交流,逐漸形成了集創作聯動、品牌聯創、活動聯辦、培訓聯做、平台聯建、場地聯用於一體、更加成熟的長效工作機制。下一步,還將共推互聯網平台建設,努力開創群眾文化活動“線上一張網,線下一盤棋”的新局面。
  
  在今年新開展聯動工作的地區,頗具新意的聯動方式不斷涌現。粵滬渝陝四地相關文化部門提前對接,根據群眾喜好和需求,面對面“點單搶戲”,實現了政府“送菜”內容與群眾“點菜”需求的有效對接。四川、重慶等地還將巡演與文化扶貧、文化志願服務等重點工作結合,深入老少邊窮地區,以群星獎為抓手的多維度文化工作持續推進,助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湖南、安徽等多個省份則充分發揮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的示范帶頭作用,將優秀群眾文化資源開放給省內其他區域,補齊短板,齊頭並進。
  
  【各地巡演 助力群眾文藝之花盛開在基層】
  除了示范性巡演和區域聯動,各地自主巡演活動更是“重心下移、深入基層”,在劇院、文化廣場、學校、企業、田間地頭開展得如火如荼。巡演活動得到了各地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基層群眾文化館的熱烈響應,有效調動起群眾參與度;同時讓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在基層巡演過程中進一步沉澱發酵,打磨出一批群文精品,激發一線創作熱情。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黨和國家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讓廣大文化工作者備受鼓舞。各地群眾文化工作者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並以群星獎巡演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身心投入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工作。陝西等地群文工作者積極組織主題創排,將新作與歷年佳作融入當地“喜迎黨的十九大”文藝匯演等活動;安徽等地的參演隊伍加入文藝小分隊,主動擔負起十九大精神文藝宣講任務,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巡演過程中,不少地方發揮城鄉文化廣場、農村小戲台等陣地功能,利用現有品牌文化活動加碼群星獎,實現了“1+1>2”的倍增效應,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湖南把群星獎獲獎作品作為“歡樂瀟湘”“文化進萬家”等大型群文活動的“主菜”,充分展現群眾文藝的良好時代風貌。雲南“彩雲獎”與“群星獎”集合強大“陣容”,深入曲靖、馬龍、沾益等十幾個地區進行了為期12天的慰問演出,惠及民眾7萬余人,有力增強了群星獎的認知度和普惠面。
  
  群星獎也為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走出國門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廣闊平台。湖北省大力推動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走出去”,舞蹈《哩嘞響》《郎在高山打一望》等群星獎獲獎作品先後赴丹麥、泰國、老撾和柬埔寨等地參加2017年“歡樂春節”巡回演出、“荊楚文化絲路行”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反響熱烈。當地觀眾盛贊演出極富魅力,為其感受中國文化打開了一扇窗,並期待今後能欣賞到更多展現“中國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
  
  【精彩紛呈 亮點突出】
  ★群眾文藝扎根生活沃土 彰顯新時代主旋律
  參加今年巡演的第十七屆群星獎獲獎作品,是從全國各地和軍隊、武警、工會系統選送的5000多個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群眾文藝精品;其他參演節目亦歷經了各級文化部門層層篩選,集中展示了群眾文藝工作者扎根基層、積極創作的豐碩成果。京韻大鼓《豐碑》弘揚了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長征精神,女聲表演唱《一條叫做“小康”的魚》展現了人民追求小康社會的美好圖景,群舞《我的弦》描繪了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大地繁榮發展的美好景象,評劇小戲《月缺月圓》歌頌了鐵路建設者們的無私奉獻精神……這些作品以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多元藝術形式,展現了全國各地各具特色的風俗文化和藝術風格,多層次、多角度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昂揚精神。
  
  ★搭建平台提供機遇 繁榮群眾文藝創作
  群星獎巡演為群眾文藝創作搭建起廣闊的展示、交流平台,實現了區域資源互通整合。巡演間隙組織開展的各類交流、培訓活動,提升了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整體創作水平和文化自覺性;節目在巡演中反復打磨,成為真正“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經典佳作。湖北省文化廳公共文化處處長李波介紹,該省獲獎節目《敲起琴鼓勁逮逮》就是在群星獎這個大舞台上成長並成熟起來的典型。2014年起,在省市兩級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秭歸縣文化館和縣屈原藝術團深入發掘當地非遺傳統曲藝項目楊柳琴鼓的相關素材,在專家指導下克服重重困難,打造出一系列薈萃秭歸高腔和琴鼓演奏精華的歌舞節目。作為其中的代表,《敲起琴鼓勁逮逮》在第十七屆群星獎評選中一經亮相,就廣受好評。如今,當地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曲藝已成為群眾文藝創作的資源富礦,創作又帶動了傳統曲藝的傳承發展,二者的良性互動促進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創作機制。獲獎既是榮譽,更是挑戰,秭歸縣計劃深耕當地非遺資源,將群眾文化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創作出更多兼具原生態特色和創新形式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
  
  ★示范引領 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作為開展優秀群眾文藝作品推廣活動的典型代表,此次群星獎巡演還涌現出眾多示范性強、值得推廣的案例,體現出優秀群眾文藝成果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內涵、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作用。重慶把巡演作為2017中國重慶豐都廟會期間文化惠民的主要內容,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文化旅游相結合。上海將巡演納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購買范疇,並依托現有配送渠道將演出送到遠郊、企業、學校,大大豐富了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此外,演出場地、設備管理、節目配送等多個服務項目被藝術活動中心、企業和公益組織爭相認領,吸引社會贊助資金逾100萬元。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蕭燁瓔表示,巡演檢驗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多元參與主體為群眾文藝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新活力。作為民間文藝創作表演活躍的省份,黑龍江在群星獎巡演過程中對農村文化骨干和文藝愛好者開展專業培訓,由“送文化”轉變為“種文化”,激活了當地群眾的自我創作力,實現其從被動欣賞到主動參與的轉變,凸顯出群星獎強勁的輻射帶動作用。
  
  ★深入基層深度惠民 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
  今年巡演活動堅持群眾主體,堅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層”,將文化惠民貫穿全程,注重引導群眾在文化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著力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參與度。節目創作、演出團隊主要來自基層文化館(站),巡演足跡遍布祖國各個角落,服務范圍覆蓋社區、鄉村、企業、院校、福利院,惠及城鄉居民、農民工、環衛工人、建筑工人、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社會各個階層,體現出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所有演出場次不僅全部免費開放,還通過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國家公共文化雲、國家數字文化網等媒體平台進行直播或展播,拓展服務方式,充分體現了群眾文藝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群眾在表達對精彩文化活動熱切企盼的同時,更積極投身其中,主動成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創造者。從河北張家口百姓自發組織助演節目到山西陵川縣盲人曲藝隊跟隨群星獎巡演隊伍趕惠民場,從上海的民間直播小分隊到湖北網友對獲獎作品的即興改編在朋友圈轉發過萬,基層百姓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群眾文藝的熱愛。
  
  ★機制愈加完善 組織保障有力
  第十七屆群星獎評選是中央文藝評獎改革後的首次評獎,在評獎機制的不斷完善下,評獎公信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今年的全國巡演是文化部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宣傳推廣評獎成果、進一步發掘國家級文藝獎項的示范引領效應的重要舉措。活動輻射面廣、時間跨度長、參與人員多、工作量大,巡演的順利推進反映出我國群眾文化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日趨成熟的良好態勢。湖南等地積極出台相關扶持政策,將開展群星獎巡演的情況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保證落地效果;黑龍江等地為潛心創作的群眾文藝人才配發事業編制,保障隊伍穩定;山西、重慶、上海等地則在延長文藝精品供應鏈上下功夫,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擴大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的集群效應。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努力也贏得了中央財政的支持,《掃街》等多個群星獎優秀作品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為以鄉鎮文化站為代表的基層群眾文化機構的常態化工作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群眾評價】
  ★小人物大情懷 平凡人生有閃光點
  重慶諧劇《一分也不能少》塑造了一位看似為生活斤斤計較“力錢一分不能少”、卻以道義為先的棒棒形象,以小人物傳遞大情懷。原型人物“棒棒”鄭定祥的出場,讓建筑工人袁夢深受感動。節目對普通勞動者的贊頌喚起了他對工作的自豪感,他表示今後將立足本職工作,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從觀眾到演員 群眾始終唱主角
  絳縣舞蹈《掃街》節目中有位特殊演員,被大家親昵稱為“小志”的林波曾是台下觀眾,受節目感染加入文化志願隊伍並“晉升”為正式演員,如今則專門從事群眾文藝創作。而同為該節目“粉絲”的山西傳媒學院藝術設計系大三學生欣悅深受節目感染,為呼吁環保意識,她利用專業所學制作了“為環衛工人打call”系列表情包,反應頗好。
  
  ★“群”星點亮美好生活
  在山東嘉祥縣臥龍山鎮鎮政府工作的宋楚,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23場群星獎獲獎作品演出後,心潮澎湃。他表示,台上感人的作品源於身邊感人的故事,從中感受到中央各項惠民政策已深入民心,祖國各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在不斷增強,生活有了新盼頭。
  
  【團隊感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寧波群舞《阿嬸合唱團》節目已參加全國巡演近70場,每到一處都博得陣陣掌聲。該作品編導謝培亮表示,群眾文藝工作者隻有不斷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長;隻有沉下心來,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才能創作出反映人民大眾現實生活與精神世界的優秀作品,並在人民群眾中引起共鳴。參演團隊紛紛表示要創作出更多貼時代、接地氣、易推廣的好作品,讓文藝之花綻放在百姓心中。
  
  ★文藝創新路 文化傳承時
  伴奏兼做伴唱是淮河琴書《軋狗風波》一大創新,極大增強了節目的現場感和互動性。據介紹,其中看似簡單的“附加動作”背後,是突破20余年表演慣例、“夢裡都在背詞”的艱苦努力。主演孟影已被認定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她表示,傳承離不開創新,而傳統文化隻有活在民間才能有持續的生命力。
  
  ★能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最大的光榮
  “一顆星點亮一盞燈,萬家燈火放光明,一枝花引來百花開,萬紫千紅才是春,一條路日夜在兼程,山山水水留腳印,一團火溫暖萬顆心,心心相印都是情……”這段深情的旋律一直回蕩在巡演途中。歌中的人、歌中的景、歌中的事,再現了各巡演隊伍不畏道遠路長,以抖擻精神為基層群眾獻上一台台文化大餐的場景,詮釋了群眾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演員們表示,重新接受基層群眾的檢驗,體現了藝術創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走進田間地頭,更能凸顯群星獎作品的群眾文藝價值。
  
  【記者觀察】
  群星獎獲獎作品全國巡演 引領群眾文藝百花齊放
  今年初,自文化部組織開展“群星獎獲獎作品及優秀作品全國巡演”以來,各地全力推進,一批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有生活、接地氣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走進劇院、深入基層,極大豐富了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展示了廣大群文工作者以扎實工作繁榮群眾文化事業、促進社會共享群眾文藝發展成果的集體風貌。記者跟隨巡演隊伍跨越祖國大江南北,一路走來,真切感受到我國群眾文藝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創作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群眾文化建設水平穩步提升的繁榮發展態勢。
  
  群眾文藝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央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出一系列戰略部署。今年5月,文化部印發《“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繪就了“十三五”時期群眾文藝工作的發展藍圖,為繁榮群眾文藝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初啟動的群星獎獲獎作品及優秀作品全國巡演活動,是群眾文化領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體現,也是各地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政策的重要舉措。
 
  在文化部的統一組織下,各地高度重視,創新組織與活動形式。有的將演出與培訓輔導、經驗交流有機結合,提升基層創作表演水平﹔有的讓來源於基層、產生於群眾的優秀作品回歸群眾、反哺群眾,錘煉了作品,鍛煉了隊伍。為落實《發展規劃》提出的“運用現代科技推動群眾文藝工作”,有關單位和部分地區還利用各種平台,加大對群星獎巡演和群眾文藝工作的宣傳推廣力度。通過群星獎巡演這一群眾文藝展示平台,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形態更加多元,群眾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渠道更加暢通,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不斷涌現,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堅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群星獎作為群眾文藝的政府最高獎,還應繼續發揮國家級評獎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常態化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創作、評選、展演機制,助力群眾文藝佳作不斷涌現,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目前,安徽、山西等地第十八屆“群星獎”省內選拔已陸續展開,各級政府和文化單位還需以群星獎巡演為契機,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利用好互聯網陣地,開辟新渠道、搭建廣平台,繁榮群眾文藝創作。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寫人民、演人民、為人民,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使命,讓更多優秀作品出現在群星獎舞台和巡演活動中,讓廣大群眾真正成為文化發展的受惠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群星獎是文化部為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推出優秀群眾文藝作品、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提升全民文化藝術素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而設立的國家文化藝術政府獎。根據中央關於文藝評獎制度改革安排,群星獎作為評獎制度改革後保留的文化部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項目,和文華獎並列為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的子項。
  
  群星獎自1991年設立以來,已經舉辦了十七屆,推出了許多特色鮮明、深接地氣和傳遞正能量的優秀作品,為廣大人民群眾展示藝術才華、實現藝術理想搭建了平台,調動了基層群眾文藝創作和演出的積極性,促進了群眾文藝的繁榮發展,成為中國藝術節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