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陝西省寶雞市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集中評議匯報材料
發布時間:2013-09-16 15:10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3-09-16

  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陝西關中西部,轄3區9縣和1個國家級高新區,總面積1.81萬平方公裡,人口373萬。寶雞是炎帝故裡、周秦王朝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被譽為青銅器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和佛骨聖地。如何挖掘寶雞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一直是我市研究探索的重大課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活動,為我們破解這一課題提供了契機。我市把示范區創建作為彰顯歷史文化底蘊、建設文化強市、推動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從四個方面著力開展工作: 

  一、完善制度,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保障 

  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目標責任考核,制定《創建規劃》及實施方案,逐級建立督導檢查制度和考核體系,形成了市級統一領導、縣區分塊負責、部門協作聯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創建機制。 

  一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制度。建立文化場館建設、文化陣地服務規范標准,實施績效評估,推動場館標准化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規范化開展。 

  二是建立健全財政保障機制。將市縣“三館一站”經費、群眾文化活動經費、公益電影放映資金、村級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按標准足額撥付。2010年至2012年,市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分別增長33.3%、39.2%、39.9%,遠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 

  三是實行圖書館點線制服務模式。以市圖書館為總館,12個縣區館為分館,吸收企事業單位和大專院校圖書館加盟,在社區、軍營、學校、監獄等建立了128個外閱點,並將1713個農家書屋納入體系,建成了以流動服務車為“線”,館點結合、遍及城鄉的圖書服務網絡,實現了圖書有限條件下的服務功能增量。 

  四是建立特殊群體服務機制。堅持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原則,針對殘疾人、進城務工人員和少年兒童等特殊群體,在場館設施建設、文化服務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特別機制,滿足特殊群體基本文化需求。 

  五是建立支持社會力量辦文化制度。制定《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實施意見》、《民營表演團體演出場次補貼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和服務方式實現多樣化,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的新格局。 

  二、夯實基礎,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覆蓋 

  圍繞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市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12億元,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顯的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是打造標志性文化工程。積極挖掘我市歷史文化資源,大力實施周秦文化示范區建設,投資近4億元建成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和石鼓山公園,投入2.6億元建成周禮文化主題公園,投資1.4億元建成東嶺文化廊橋,投資1500萬元建成寶雞民俗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投資2億多元的市廣電中心年底將竣工投用。重大文化建設項目成為服務群眾、彰顯我市歷史文化底蘊的顯著標志。 

  二是實施基層文化場館達標工程。多方籌措資金,實施縣、鎮、村文化館站室建設改造,投資8000多萬元,實施了3個縣區“三館”新建、5個縣區圖書館文化館的改擴建和4個縣區“三館”的改造提升﹔投資7000萬元,在市區新建影劇院3座﹔投資6163萬元,新建了6個重點鎮的綜合文體中心,改造提升了114個鎮(街道)文化站,均設置了多功能廳、圖書室、培訓教室和共享工程活動室,實現了功能達標。結合基層陣地建設,落實了社區和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的活動用房。目前,全市文化館、圖書館建設均達到創建標准,市群眾藝術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館,市圖書館被評定為三級館﹔13個縣區文化館中,4個為二級館,9個為三級館﹔12個縣區圖書館中,1個為二級館,9個為三級館。市區建成各類文化公園、廣場121個,縣、鎮、村建成文化廣場1868個。在創建工作的推動下,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三是加強基層文化設施配置。在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下,市財政積極籌措配套資金,實施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為全市所有鎮(街道)文化站及綜合文體中心、1604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配送了燈光、音響、服裝、樂器等設備﹔為縣區配備了流動電影放映車、流動演出舞台車、流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車、流動圖書服務車和流動文化服務車﹔按照每個2萬元的標准為1713個農家書屋配送了出版物。目前,全市各級圖書館、圖書室、農家書屋的藏書總量達到400萬冊,人均年增新書0.11冊,人均佔有藏書1.07冊。積極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成市級分中心1個,縣區支中心12個,鎮村服務點及電子閱覽室2015個,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我市的全覆蓋。我市群眾文化活動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公共文化流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三、突出特色,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水平 

  以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積極實施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水平,滿足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 

  一是堅持開放推動發展,提升文化館(站)社會效益。按照國家統一要求,從2011年7月1日起,全市“三館一站”全部實行了全時段、零門檻、無障礙的免費開放。2012年,全市公共圖書館接待到館讀者120萬人次,書刊流通218萬冊次。全市文化(群藝)館積極開展陣地服務活動,參與群眾達279萬人次,鎮文化站組織公益性文化活動參加群眾達470萬人次,文化館(站)成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陣地。 

  二是堅持城市輻射鄉村,積極實施文化惠民項目。大力實施“文化六進”活動,組織文化單位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工地、軍營、學校,開展送書送戲下鄉、電影放映、流動書畫攝影展覽、公益培訓等惠民項目。2012年,市級文藝團體舉辦文化惠民公益演出125場,全市共舉辦各類公益演出1500余場,各級文藝團體演出近萬場,實現了每個行政村每月看1場電影、看2場以上戲劇或文藝演出、組織3次以上規模較大的群眾文體活動的目標。積極開展文化精品服務群眾活動,市財政補助280萬元,編排推出大型秦腔歷史劇《蘇若蘭》、神話舞劇《蕭史弄玉》、大型民俗歌舞劇《西府女》等特色鮮明的精品文藝劇目,成為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精神大餐。 

  三是堅持品牌帶動服務,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依托傳統節日、重大慶典和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常年組織開展面向社會、服務群眾的文化活動。連續9年舉辦春節文化廣場周活動,連續17年舉辦大型廣場納涼晚會,連續6年舉辦社區文藝匯演,連續7年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演。“寶雞激情廣場”經過10年的發展,現已形成1個演出總團和69個遍布城鄉的大家唱、舞蹈隊、秧歌隊、鑼鼓隊等分團,骨干成員達7000余人,成為全國知名的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創建活動啟動後,我們在市區推出了“話劇月月演、秦腔周周唱、電影假日放”等活動,共演出話劇47場、秦腔89場、電影169場。連續多年舉辦新年交響音樂會、春節聯歡晚會,提升了群眾文化生活品質。常年舉辦的寶雞大講壇、智慧之光、教育大講堂等各類講座,成為引領思想、啟迪智慧、服務發展的高端文化傳播平台。 

  四是關愛特殊群體,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在文化場所建設殘疾人無障礙活動設施,建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成立殘疾人文化活動團隊,開展“殘疾人文化進社區”活動,設立殘疾人文化服務示范點40多個,文化活動覆蓋到各類殘疾人群體。連續3年舉辦暑期少兒免費培訓,連續舉辦9屆“少兒書信大賽”和7屆“少兒讀書活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進老年公寓送圖書、送戲曲、送全家福照,用文化關愛空巢老人﹔連續3年進入工地開展農民工電影放映周活動。通過開展特色服務,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五是挖掘民俗文化資源,促進文化與經濟共同繁榮。積極實施一鎮一品、一村一品文化發展戰略,鳳翔縣六營村泥塑、千陽縣閆家村刺繡、陳倉區張謝村社火臉譜、扶風縣關中風情園和西府古鎮、岐山縣北郭民俗村等特色鎮村,將特色民俗文化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實現了文化服務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眉縣老荔文化大院、岐山縣索王村文化大院等農民自辦文化,實行公益服務和商業演出結合。隴縣舉辦了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陳倉區天地社火出訪了二十多個國家,寶雞社火品牌享譽海內外。鳳縣將羌文化作為當地文化旅游業的核心元素,大力打造古羌文化旅游景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全市67%的鎮、街道和社區形成了特色文化活動187項。麟游縣九成宮、鳳翔縣城關、鳳縣雙石鋪和岐山縣鳳鳴鎮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化旅游街區。特色鮮明、群眾參與廣泛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成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打造隊伍,持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力量 

  推動文化發展,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我們以創建工作為契機,積極探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機制,不斷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和文化隊伍建設,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和人才保障。 

  一是全面加強鎮村文化隊伍建設。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用人辦法,通過從公益性崗位落實、從人力資源富余的系統調劑、返聘文藝院團改制後退休的藝術人才、招聘文化志願者、任用大學生村官兼職等多種方式,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全市所有鎮(街道)文化站均配備了1名文化站長、1名專職工作人員和1名網絡多媒體技術人員,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各配備了1名文化管理員,保證了公共文化活動的經常性開展。 

  二是積極扶持民間文藝社團。探索建立了群眾業余文藝團隊星級服務管理辦法,採取以獎代補、項目補貼、演出資助等方式,積極扶持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市財政列出專項資金,2012年對32支優秀業余文藝團隊分別獎補1萬元(今年計劃獎勵50支),為參與群眾人數多、影響大、反響好的群眾團體配備了器材設備。截至2012年底,全市登記在冊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隊達2023支,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三是加強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成立了寶雞市文化志願者總隊,各縣區、鎮村和街道社區結合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建設,成立了志願者分隊,15000余名志願者在全市廣泛開展培訓輔導、技術指導、電影放映、文藝演出、藝術展覽、圖書管理等志願服務活動。突出志願服務人文關懷,以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為重點,進入老年公寓、偏僻農村、建設工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積極探索具有寶雞特色的文化志願服務模式。組織參加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赴甘肅金昌演出的“周風秦韻”獲2012年文化部示范項目﹔赴西藏開展的“渭水歌韻﹒雪域情深”3場演出,受到廣泛好評。 

  四是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加大文化人才培養力度,2012年舉辦基層文化骨干培訓班18期,培訓2800余人。全市文化館(站)下基層舉辦音樂、舞蹈、美術等各類培訓班300余期,培訓業余文藝骨干3.5萬人,基層文化隊伍培訓率達80%以上。2013年已培訓業余文藝骨干1.2萬人。經過培訓,基層文化隊伍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通過兩年多的創建,我市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有效保障了群眾基本文化權益。8月27日至30日,國家檢查組驗收後認為:示范區創建西部標准61個指標,我市有55個達到優秀等級,基本指標優秀率為90.16%,全面完成了《創建規劃》提出的任務,創造出了一些具有區域性乃至全國范圍示范借鑒意義的經驗和做法 

  下一步,按照檢查組提出的指導意見,將持續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鞏固提升創建成果,推動全市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一是提升設施標准。高起點定位、高標准規劃設計,加快建設總投資8億多元,集圖書館、群藝館、科技館、美術館、音樂廳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為一體的寶雞市文化藝術中心。繼續實施基層文化場館提升工程,不斷增強服務能力。 

  二是完善長效機制。加強制度設計研究,完善文化場館設施布局規劃、設施配置標准、服務內容規范標准等,完善公共文化財政保障機制,健全多元化資金投入、流動服務、群眾團體扶持等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 

  三是提高服務效能。規范場館管理,拓展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擴大服務范圍,增強設施使用效益。加強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加大地方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提高數字化服務水平。 

  四是強化品牌效應。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優勢資源,以周秦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傾力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和服務品牌,持續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戰略,形成彰顯文化底蘊、富有寶雞特色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