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雲南省保山市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集中評議匯報材料
發布時間:2013-09-16 15:15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3-09-16

  保山,古稱永昌,地處雲南省西部邊陲,與緬甸接壤,轄隆陽、施甸、騰沖、龍陵、昌寧1472個鄉鎮,總人口252萬人。保山四季如春,風光迷人,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厚重,但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是中國西部典型的邊遠貧困山區市。 

  20115月,保山市被確定為雲南省唯一的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單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創建工作作為保山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緊緊圍繞“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文化惠民宗旨和打造保山“五大文化品牌”、實施“文化名市”戰略的要求,按照“全面達標、重點突破、突出特色、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思路,瞄准文化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創新拉動轉型發展”為重要抓手,制定規劃,落實責任,廣泛動員,加大投入,高位推動,全力推進保山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走向“標准化、規范化、體系化、常態化、多樣化、數字化、公開化、均等化”的發展軌道,促進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設施網絡化、規劃布局科學化、載體品牌化、供給多樣化、服務均等化和共享社會化,基本實現了“社會化的文化自覺”、“標志性的文化設施”、“品牌性的文化活動”、“規范性的文化隊伍”、“長效性的文化保障制度”、“思想性的文藝精品”、“開放性的文化交流平台”、“創意性的文化產業”、“獨特性的文化遺產”和“科學性的文化管理”等10個方面的目標。劉雲山、李源潮、劉延東、汪洋、賈慶林、李長春等多位中央領導同志先後蒞保視察,對保山在公共文化建設和文化惠民上取得的經驗特別是“大村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指示在全國推廣學習。保山市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表彰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市文廣局被表彰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農村電影放映先進單位”。 

  一、對照《創建規劃》和《創建標准》,全面完成創建任務 

  保山市《創建規劃》有47項創建指標,實際完成48項﹔《創建標准(西部)》61項指標,823日至25日,國家驗收組蒞臨我市進行實地檢查驗收,對我市創建工作的評定結果為58項優秀,3項達標,優秀率95.1%,較好地完成了創建任務。 

  二、取得了顯著的創建成果和可喜的惠民實績 

  (一)四級聯動八方籌資,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取得可喜進展 

  兩年多來,我市多渠道籌資8億多元,切實加大了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並在全市大力倡導文化建設之風,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共同掀起新一輪文化建設高潮。截止目前,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圖書館、文化站達標率均為100%913個村(社區)全部建成了綜合文化室﹔建成918個農家書屋、881個電子閱覽室、56個“鄉(鎮)情展室”232個“村情展室”和一批文化大院為實施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全面推動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的同時,全市大力實施標志性公共文化項目建設工程。建設了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滇西抗戰紀念館、保山歷史名人館、保山永子圍棋館、鬆山抗戰大遺址公園等一批在省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標志性公共文化建設工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現了新一輪的大投入、大建設和大發展,大大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務空間。 

  (二)緊緊圍繞“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目標,全面實施“文化惠民服務工程” 

  一是圍繞“文化樂民”,重點組織實施了“歡樂鄉村大家樂”、“千場節目下鄉村”活動和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全市 70%的村(社區)實現了“天天有歌舞”,100%的村(社區)實現了“月月有電影”,65%以上的村(社區)實現了“季季有比賽”和“年年有演出”,基本實現“家家有電視看”的目標。同時,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全面實現了免費開放服務。二是圍繞“文化育民”,利用各級紀念館、博物館和鄉(村)情展,積極開展愛國愛鄉教育。切實加強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和農家書屋建設,全市公共圖書達270.3萬冊,人均1.06冊。確定了“機關讀書月”、“青少年讀書月”、“老年讀書月”、“企業讀書月”和“鄉村讀書月”,提出了“每人每月進一次圖書館、讀一本書”的全民讀書目標,在城鄉廣泛開展了“全民閱讀活動”,並作為一個長期的、戰略性的、最大的“文化育民工程”來抓。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依托,全面建設“農文網培學校”,為群眾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了便捷的技術條件。2012年,全市共開展培訓140多期,定點培訓23814人次。三是圍繞“文化富民”,重點利用地方特有的文化資源,切實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和利用,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包括翡翠、黃龍玉、瑪瑙、永子、圓角背幺等。騰沖縣中和鎮大村注冊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文化產業合作社”,下設石材、刺繡、農家樂、農民演藝產業分社,選舉產生了理事會和監事會,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內部管理制度,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經營范圍。全市73項非遺保護項目實現了“生產性保護”,從業人員近3.75萬人,年收入達6.8億多元。四是圍繞文藝精品創作,制定實施了《保山市外來拍攝電影電視劇以獎代補實施辦法》、《保山市文學藝術政府獎評獎辦法》等政府激勵性辦法,成功推出了一大批文藝精品。紀錄片《記憶的傷痕》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最高獎—“星光獎”﹔紀錄片《鬆山,鬆山》獲全國優秀紀錄片獎﹔以保山新農村建設為題材的小說《泥太陽》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最高獎“駿馬獎”﹔謳歌全國重大典型鄭垧靖的報告文學《大地有多重》、歌頌楊善洲的《大道踐行》、長篇敘事詩《公仆本色》分別榮獲國家和省“五個一”工程獎﹔《楊善洲》、《滇西1944》、《中國遠征軍》、《翡翠鳳凰》等影視劇作品在全國熱播﹔推出了《古道飛歌》、《雲茶飄香》、《金布朗》、《巍巍鬆山》、《夢幻騰沖》、《春暖保山》等一大批優秀舞台劇節目。 

  (三)制度設計引領、典型示范先行,公共文化建設亮點頻現 

  保山市把制度設計、課題研究與創新拉動工作擺到了示范區創建的核心位置,組成強有力的課題研究組,安排專門的課題經費,啟動了6個事關保山文化建設、服務與管理的重要科研課題,初步實現了公共文化的體系化創新,推動了全市公共文化的轉型發展。課題研究注重實踐推進,在實踐中總結,在實踐中完善提高,理論與實踐零距離結合,並且都轉化成了政府的政策或制度,為示范區創建和今後的持續發展提供了體系化的制度保障。其中《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代化動態統計評估管理網絡的構建》作為課題代表於2013514日以西部第三、全國第九的好成績通過了國家文化部的評審。 

  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引路、帶動全面發展是我市抓創建工作的關鍵。一是抓示范文化站建設。把文化站建設作為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工程”、集鎮建設的“亮點工程”、滿足當地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文化經濟一起抓的“示范工程”來抓,建成芒寬鄉等35個示范文化站及15個重點示范文化站,推動了鄉鎮文化站的轉型發展。二是抓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設。結合2012年國家十大重點文化創新工程之一“村級文化建設模式創新與示范推廣—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設模式實踐與推廣”課題研究的推進,制定實施了《村級文化建設十條指導性標准》,推出了中和鎮大村、固東鎮江東社區、象達鄉朝陽村、蒲川鄉米果村、田園鎮龍泉村等9種文化惠民示范村的新模式,建成53個文化惠民示范村。三是抓社會文化示范單位建設。現已建成機關文化示范單位、老年文化示范單位、校園文化示范單位、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等市級社會文化示范單位。四是抓免費開放示范單位創建。全市共建設14個市縣示范單位。示范文化站、文化惠民示范村、市級社會文化示范單位和免費開放服務示范單位的建成,從不同角度探索了文化建設服務的新路徑,總結了經驗,打造了亮點,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四)構建“十大展示交流平台”和“三大數字文化服務管理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呈現新業態 

  保山市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共創建了校園文化與公共文化共建共用共管平台、企業文化大展台、社區文化藝術節、歡樂鄉村文化藝術節、國家文化財政政策研究基地雲南保山實驗研究基地、中國﹒保山南方絲綢古道商貿旅游節暨保山端陽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高黎貢山書畫院、保山市賞石文化協會、中國傳媒網雲南頻道等“十大展示交流平台”。利用這些平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示與交流活動。同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建成“三大數字化服務管理體系”:以“橋頭堡文化網”為依托建成了“保山市數字美術館”、“保山市非遺數字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體系﹔全面實施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構建了覆蓋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的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網﹔利用“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代化動態統計評估管理網絡的構建”和“機關工作四化管理制度設計研究”等兩個課題研究的創新成果和制度設計成果,全面建成了公共文化數字化統計管理評估體系。 

  (五)著力加強“五支隊伍”建設,初步構建了全市公共文化隊伍新體系 

  一是保山市緊緊圍繞公共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切實增加編制,強化培訓,建強一支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文化專業隊伍﹔二是敞開大門,創新機制,建立健全一支各級公共文化“既要有專干,又要大家干”的共建共享共管隊伍﹔三是分類指導,差異化管理,不斷壯大一支遍及城鄉的文藝服務人才隊伍﹔四是統一安排,分級落實,構建了公共文化服務志願者隊伍﹔五是立足本土,聯合各方,構建了一支公共文化科研隊伍。“五支隊伍”通力合作,協調配合,初步構建了全市公共文化隊伍新體系。 

  三、以示范區驗收為契機,繼續著力推進公共文化建設 

  國家關於創新公共文化建設的重大舉措,實踐證明非常正確有效。保山市乘上了國家公共文化高速發展的快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雲南和同類西部地區提供了經驗和示范。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創新公共文化建設非一時之功,而需長期努力。 

  一是把文化工作擺到全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和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布局中。認真總結經驗,找准存在問題,繼續加大對公共文化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力度,確保示范區驗收後,要求不減、投入不減、力度不減、速度不減,常態化持續發展。 

  二是繼續高度重視文化科研工作。進一步深入實施和完善提高已經取得的一系列制度設計與課題研究成果,並不斷推進新的研究,努力做到用新的理念、新的觀點和科學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切實保障全市公共文化的持續發展和全面繁榮進步。 

  三是繼續緊緊圍繞“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目標,把文化工作的重心擺到廣大鄉村。整合各方資源、資金和項目,統籌規劃、統籌建設,共建共用共管,切實搞好鄉村文化建設,用文化引領鄉村發展,讓老百姓享受到文化改革發展的新成果,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對邊疆人民的關懷。 

  四是繼續大倡文化建設之風,高度重視廣大干部群眾已形成的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創新精神和參與熱情,在繼續搞好公共文化建設的同時,全面打造“永子文化、地質文化、僑鄉文化、翡翠文化、抗戰文化”五大文化品牌,推動保山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