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湖南省長沙市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介紹
發布時間:2013-11-11 11:54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3-11-11

  自2011年5月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以來,湖南省長沙市在文化部、財政部和省文化廳、財政廳的支持指導下,堅持政府主導、突出群眾主體、實施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結構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服務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了三圈”、“五化”、八有”的工作格局即構筑主城區和縣(市)城10分鐘、農村中心鎮(特色鎮)15分鐘、農村一般村鎮30分鐘的公共文化服務圈﹔實現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化、供給多元化、城鄉一體化、服務普惠化、活動品牌化﹔做到城鄉“讀有書屋、唱有設備、演有舞台、看有影廳、跳有廣場、講有故事、創有指導、辦有經費”。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體制機制,夯實創建基礎。一是建立健全城鄉互動機制。我們突出城鄉統籌,編制了《長沙市文化建設用地布局規劃》,實施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事業建設考評制度,通過實事下任務、示范樹典型、考核排名次等措施推動文化建設。實施分級負責,市級突出標志性項目打造、區縣突出骨干性設施建設、鄉村突出基礎性陣地覆蓋,構建四級網絡、三級服務圈。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動,開展公共文化“五送”(送圖書、送演出、送電影、送展覽、送講座)和“五進”(進社區、進村鎮、進屋場、進校園、進工地)服務,年均送戲1000多場、送電影20000多場。堅持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傾力打造少奇故裡花明樓鎮、千年陶都銅官鎮、湯泉神韻灰湯鎮、花炮之鄉大瑤鎮、湘繡小鎮沙坪鎮等一批特色文化鄉鎮,引領全市農村文化建設二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機制。我們促進省市、市區、政企、校地等多層次的陣地共建、資源共享、項目共推,形成聯創共建格局。依托黨員遠教、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社區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推進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整合教育、園林、體育系統陣地資源,推動少年宮、公園、體育場館免費向社會開放﹔整合省會高校資源,推進“校園文化進社區”,40所高校100多個學院參與,對接200多個社區。三是建立健全社會參與機制。我們制定實施了鼓勵扶持民營博物館發展、城鄉影院建設等政策,鼓勵地方興文化、群眾辦文化,社會辦文化場館達500多個、民營博物館20多家。扶持組建小劇團、小劇社、小劇組,開展志願服務走基層活動。開展十萬群眾進歌廳、群文節目進歌廳、歌廳節目走基層等活動,實行長沙圖書交易會與“書香長沙”讀書活動有機結合,開創了文化企業助推公共文化的新路徑。 

  二、堅持建管並重,提升服務品質。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我們按照“建成投放一批,建設上馬一批,規劃布局一批”的思路,先後建成橘子洲生態文化公園、銅官窯考古遺址公園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推進了兩館一廳(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9個區縣(市)建成文體中心(大劇院)6個。全市實現基層文化館、圖書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社區(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全覆蓋,建設超部頒標准的示范性文化站98個、文化活動室(中心)290個,形成“四位一體”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二是強化公共服務管理。我們按照“建得起、管得好、用得活”的原則,堅持“全天候開放、滿負荷運轉”,推行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綠網”星級評比制度﹔常年組織開展基層文化館站站長、專干等業務人員培訓,編輯出版《長沙市公共文化服務指南》5萬冊、《長沙文化地圖》10萬張,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三是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我們以全市1200多支群眾文藝團隊為中堅,開展“百團匯演”、“百佳千星”評選活動,先後榮獲全國十大群文品牌和“群星獎”。《山泉》榮獲中國第十屆藝術節群獎,知青藝術團等群文團隊登上國際舞台,長沙“群文湘軍”得到文化部專家組的高度認可。同時,還打造了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周、橘洲音樂節、“藝術長沙”雙年展等一系列文化品牌,全市80%以上的村(社區)擁有特色文化品牌活動。 

  三、突出文化利民,增進民生福祉。一是以文惠民。我們堅持把示范區創建作為打造城市國際品牌和湖湘文化特色的一個載體,作為提高城市綜合實力的一張名片作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一件實事。通過創建活動,實現文化設施全域覆蓋,全市文化館站、文體場所遍布城鄉,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連城帶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農家書屋免費開放,群眾更加便利、便捷,均等、均衡地享受基本文化服務。二是以文樂民。我們堅持讓群眾享有寬裕物質生活的同時,盡力滿足群眾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健身釋放工作壓力、以文化創造增強精神動力。如今,長沙流動演出、流動圖書、流動電影、流動展覽等文化服務隨機展演﹔街區自助圖書、社區電影放映、品牌文化講座成為定時、定點的文化服務項目﹔傳統的館站、場所,現代的媒體、載體,數字館、實體館相得益彰,市民自主選擇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三是以文育民。人能創造文化,文化又能熏陶人。我們堅持打造文化精品,建設文化名城,以先進的文化引領人,以高雅的文化提升人如今的長沙,劇院看話劇、歌廳看歌舞、講壇誦經典,不再遙不可及。“雅韻三湘”、“藝術長沙”定期組織文化經典向市民投放,“橘洲講堂”、“星城講壇”常年邀請名家大師與群眾對話﹔湖南大劇院定期推出低票價的話劇演出,湘江劇場每周推出6場零門檻的戲曲大餐,後湖文化園裡46個名家藝術工作室與公眾零距離接觸,努力做到哪裡的群眾有文化服務需求,公共文化服務就延伸到哪裡。 

  多年來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尤其是示范區創建實踐,長沙市有如下體會: 

  一、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掌握工作主動權。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才能實現普惠民生。我們堅持用全局的視野、戰略的高度來審視謀劃創建工作,出台了創建工作規劃、推進意見等綱領性文件,加強群眾文化工作的意見及圖書館等文化設施建設方案等具體政策。湖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易煉紅同志親自為《長沙市公共文化服務指南》作序,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分管領導定期調度創建工作,經常深入一線調研解決問題。開展創建活動以來,全市累計投入公共文化建設60多億元,並決定從決定從2014年起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雙提”(提質、提效)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為開展新一輪公共文化建設提供強勁的政策支撐和經費保障。 

  二、充分突出群眾主體地位,提高群眾滿意度。群眾是創造文化的主體、演繹文化的主角、共享文化的主人。我們堅持把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貫穿文化工作始終,在服務對象上,始終注重向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向城市低保戶、農民工、拆遷戶等弱勢群體傾斜,積極引導普通市民和廣大未成年人參與活動,接受熏陶。在服務內容上,始終注重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貼近群眾的文藝作品、展現多姿多彩的群眾生活。在服務方式上,堅持讓群眾走上舞台唱主角、走下舞台當評委,節目自己編、自己排、自己演,政府搭建平台,讓群眾釋放文化創造的活力,展示文化藝術的魅力。 

  三、充分發揮人才主力作用,激發文化創造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堅持以人興文,公共文化建設才有不竭動力。我們堅持專業與業余並重,全市培育專兼職文化工作者達2400余人文藝協會(團體)14個﹔成立“雷鋒號”文化志願者支隊、文化志願者聯盟,全市文化志願者達20萬人。堅持引進與培育並舉,全市引進各類專業文化人才近百人。實行農村定點對口輔導和社區包片輔導制度,累計培訓3000多人次。堅持考核與激勵並用,強化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公開招聘文化站站長,開展“百佳千星”和群眾文化先進集體(個人)評選表彰活動,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創造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