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重慶市渝中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後續建設規劃
發布時間:2014-03-13 15:46 來源: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 2014-03-13
  20112月—201311月,在文化部的指導和市政府督導下,全區上下一心,加快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認真進行制度設計研究,全面落實免費開放工作,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圓滿完成《示范區創建規劃》,初步建成“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西部大都市核心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示范和借鑒。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市委四屆三次全會和區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2014年—2016年,渝中區將遵循“統籌資源、優化服務、提升效能、保障均等”的原則,重點進行以下四方面的探索實踐:一是統籌整合“大文化”系統資源,實現文化生產要素合理配置﹔二是改革公益性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模式,延長服務時間,全時段發揮功效﹔三是建設包容性、多元化文化服務空間,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四是推進數字化資源應用建設,打造集資訊服務、統計反饋、績效評估於一體的數字服務平台。為完成上述任務,特制定如下規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鞏固示范區創建成果,以提升服務效能為基本目的,繼續加大機制創新和體制改革力度,進一步明晰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品供給、統計分析評估、調整決策保障四大系統的功能職責,實現供需有效對接,全力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努力彰顯巴渝文化特色,積極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建設目標

(一)總體發展目標

  2016年末,“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網絡建設提檔升級,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服務標准更加規范、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各項主要指標全面達到或超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中部”標准,部分指標達到“東部”標准,基本建成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包容性特征的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架,全市文化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二)制度設計目標

  緊扣渝中都市功能核心區定位,將課題研究、後續創建與正在推進的現代服務業核心區、歷史文化展示區、山水城市形象區建設緊密結合,與鞏固全國文明城區成果、母城文化建設耦合聯動。依托專業機構和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專家,以空巢老人、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文化弱勢)群體為主要保障對象,開展《城市化進程中文化服務供給均等化》研究﹔依托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以巴渝文化為統領、抗戰文化為代表,開展《文化遺產的公共文化服務屬性和保護開發利用》研究。出台具有指導性、制度性的政策文件,實現保障均等便利、供需有效對接、彰顯渝中特色、延續文化傳承,努力為西部都市核心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示范樣本和經驗做法。 

三、重點任務

  (一)統籌整合  進一步健全網絡體系 

  對區域內的各級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利用效率,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成果,實現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共建共聯、共聯共享、共同發展﹔ 設施建設提檔升級,規劃建設城市歷史展覽館、非遺展示園區、小劇場群、音樂廳等文化場館14000平方米,實施名人雕塑、文化小品等100處文化景觀項目,推進社區文化活動室標准化建設,打造具有都市功能核心區特色的四級文化圈層。 

  (二)創新驅動  進一步完善服務模式 

  創新投入機制,制定扶持鼓勵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管理方式,建立公共文化的標准化體系,試點引導非營利性社團組織參與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創新運行模式,在文圖兩館總分館模式下推進目標化管理,探索公共文化社會化運作模式,進一步降低文化設施運行成本﹔創新供給形式,政府採購、市場運作、按需定供、提高檔次,尊重群眾文化選擇權、參與權,提供健康、豐富、便捷的文化產品。 

   (三)優化服務  進一步提升文化效能 

  以人為本,探索以效益為導向的評價激勵機制,切實提高各類文化場館設施的利用效率,避免資源閑置和資金沉澱﹔改革試點、理順體制,廓清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統計評估、決策保障四大系統功能職責﹔加快數字化進程,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公示、文化設施引導項目,按照“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建設數字化圖書館二期、數字化文化館項目﹔利用專業院團資源,擴大志願者隊伍,改善公共文化服務品質,提高群眾滿意度。 

   (四)落實民生  進一步倡導均等便利 

  精心打造半島藝術節、解放碑CBD周末音樂會、“嘉陵之春”、“珊瑚之夜”等五大精品文藝活動,為群文活動提供創作展示平台﹔每年投入300萬元以上繼續實施“文化大禮包”、“渝州大舞台”、“雙百雙送”、“精品劇目展演”等項目﹔關注文化弱勢群體基本權益,保障居民人均免費開放經費不低於7/年﹔強化培訓指導,培育1000名群文骨干,重點扶持100支街、區群文隊伍,培養10名群文系統領軍代表人物。 

  (五)承古惠今  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 

  推動母城文化研究活化,利用“巴渝古城、抗戰陪都”特有資源,推動羅斯福圖書館抗戰文獻中心、怡園重慶談判文獻中心、抗建堂抗戰文化藝術展示中心建設,實施“九開八閉”城門城牆修復、老鼓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抗戰統戰遺址修復等4個項目,為母城文脈延續和巴渝文化發展留存載體,進一步健全公益性文化設施網絡﹔將文物本體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有機融合,將川江號子、巴渝木偶等29個非遺項目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深入開展非遺傳承進校園、展示進社區、展演進廣場活動,讓百姓在參與、傳承和創造中滿足自身文化需求,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形成承古惠今的文化發展模式。 

 四、保障措施 

  在後續創建工作中,保持創建領導班子不變,創建隊伍構成不變,創建資金投入增加,創建內容增加,推動後續創建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 

  (一)組織保障 

 區委、區政府繼續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區總體發展規劃,納入黨委、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保留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文化、財政部門牽頭負責,全區各級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同時聘請全國著名專家、市文委有關領導、其他科研單位有關學者組成顧問團隊,形成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統籌協調、共建共享的體制和機制。  

(二)投入保障

 在大力爭取中央、市級財政資金投入、補貼和獎勵的同時,區級財政每年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的1%,且隨增長比例逐年增加,用於除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外的政府採購公共文化演出項目、基層文化活動開展、文化事業機構運轉、文化人才隊伍培訓和基層文化工作的考評獎勵。 

(三)政策保障

  出台公共服務保護性成本運行價格政策,按照民用標准收取水、電、氣、網、物管等費用。完善社會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政策,全面拓寬社會投資渠道,建立公益文化多元化投入機制。制定公益文化優惠獎勵政策,搭建公益文化項目合作發展平台,支持文化愛好者和民間文化團體自籌資金開展公益文化活動。 

    

   

  附件: 

  1、渝中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 

  2渝中區示范區後續建設重點項目表 

  3重慶市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方案 

    

  主題詞:文化  服務  通知 

    抄送:市文委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12月20 

  

  

  

  

  附件1 

    

  渝中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 

    

       

  一、建設領導小組 

   ㈠ 組長:扈萬泰 

   ㈡ 副組長:何積光、曾君岳、劉彤、戴啟常 

  ㈢成員單位: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室、區紀委、區委宣傳部、區編辦、區監察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文廣新局、區建交委、區經信委、區市政管理局、區園林綠化局、區教委、區房管局、區體育局、區規劃分局、區國土分局、區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中心、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文聯、各街道辦事處、區國資公司 

  二、建設辦公室 

   ㈠ 主任:劉彤(兼) 

   ㈡ 常務副主任:辛正明 

   ㈢ 副主任:雷國新、刁濤、陳英、付紅 

   ㈣ 專職副主任:白玉、馬佳 

  1.綜合組:負責綜合協調、文字、檔案、會務等工作。組長區委辦公室副主任雷國新。 

  2.項目組:負責社區文化牆、文化小廣場、公眾閱報欄、城市文化陽台、設施設備等建設的協調工作及統一文圖大廈、地區文化中心、社區文化中心等文化設施的標識形象等工作。組長文廣新局副局長吳輝。 

  3.評估督查組:負責各項建設工作督查﹔負責對建設規劃與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對照,對渝中區與其他示范區建設情況進行對照,對課題研究與實踐情況進行對照,對建設標准完善等問題提出建議。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刁濤。 

  4.宣傳策劃組:負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聞宣傳工作﹔負責對全區文化元素充實、文化氛圍營造進行策劃,提出建議、方案。組長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英。 

  三、專家咨詢庫 

  聘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李國新、戴珩、楊永恆,重慶市知名專家王寧遠、羅智敏、董進波、溫俊華、彭澤民等組建專家咨詢庫,開展理論研討,指導工作。 

  四、工作機制 

  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協調指導建設工作。 

  辦公室每月召開一次例會,研究推動各項建設工作。 

  ㈢ 專家咨詢庫每兩月召開一次專家咨詢座談會,研討當前工作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 

    

    

  

  

  

  

    

    

  附件2 

    

  渝中區示范區後續建設重點項目表 

  (單位:萬元) 

  類別 

  主要任務 

  項目內容 

  投資概算 

  建設時間 

  備注 

  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 

    

    

    

  四級文化圈層建設 

  區域標志性項目 

  老鼓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 

  10000 

  2014-2017 

    

  小劇場群落建設項目 

  10000 

  2015-2016 

    

  紅岩聯線土地置換及產業基地打造 

  40000 

  2015-2017 

    

  重慶市少兒圖書館擴建項目 

  20000 

  2014-2015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園 

  8000 

  2014-2017 

    

  區級示范性項目 

  九開八閉城門城牆修復項目 

  10000 

  2014-2016 

    

  曾家岩50號恩來廣場建設項目 

  1000 

  2015 

    

  人文雕塑項目 

  2000 

  2014-2016 

    

  文化步道項目 

  3000 

  2014-2016 

    

  人民公園改擴建項目 

  10000 

  2014-2015 

    

  中央山地公園 

  80000 

  2014-2016 

    

  水市巷傳統文化街區 

  10000 

  2014-2015 

    

  街區綜合性項目 

  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項目 

  1600 

  2014-2016 

    

  社區保障性項目 

  社區標准化提檔升級改造 

  800 

  2014-2015 

    

  公共文化產品服務供給 

  文化產品多元化,文化活動品牌化 

  保障性文化產品配送工程 

  300 

  每年 

    

  高雅藝術欣賞工程 

  200 

  每年 

    

  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 

  健全完善標准化體系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改革 

  50 

  2014-2015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准化工程 

  200 

  2014-2016 

    

  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 

  縱橫整合、社會統籌、統一調配、高效利用 

  文藝院團場館開放日工程 

  80 

  2014-2016 

    

  公共資源統籌平台建設 

  400 

  2014-2015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 

  培養與引進並重,內外並舉、社會參與 

  人才培育工程 

  100 

  每年 

    

  人才引進工程 

  100 

  每年 

    

  公共服務信息公示系統 

  600 

  2014-2016 

    

  文化服務引導系統 

  500 

  2014-2016 

    

  公共服務評估系統 

  200 

  2014-2015 

    

  數字文化資源建設項目 

  100 

  每年 

    

  數字文化館建設項目 

  200 

  2014-2016 

    

     :211030                        

    

    

    

    

    

    

    

    

    

  

  

  附件3 

  重慶市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加強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後續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推進“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實現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現制訂如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方案。 

    

  一、研究意義及目的 

  渝中區力圖通過本區域案例,以定性與定量、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證、學術與實踐的多學科、綜合性視角,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體制方案,最大限度地尋求制度建設中文化資源、行政資源、經濟資源、人力資源配置以及這些配置之間二次耦合配置的作用和效率,最大限度地解決服務內容老化、服務效率低下、群眾參與熱情不高、公共文化服務對人民群眾的親和力與影響力下降等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重視體制模式與政策工具的功能協調、政策工具與技術支撐的功能整合、工具操作與社會效果的功能匹配,盡快走出目前公共文化服務行業性、封閉性、自在性以及隨機性的被動局面,切實推動“十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的科學發展。 

  本研究計劃時限為兩年(2014-2015) 

    

  二、研究目標 

  立足渝中實際,完善解決“十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突出矛盾和現實困難,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設計制度,努力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一)以空巢老人、農民工、特困人群等文化弱勢群體為主要保障對象,探索研究城市化進程中文化服務供給均等化問題。 

  渝中區作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建成,群眾文化需求在很大程度得到滿足,在前期課題研究基礎上,渝中區把保障對象從農民工這個單一的特殊群體擴大到空巢老人、殘疾人、特困戶等文化弱勢群體,力求通過服務供給均等化研究保障低端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 

  (二)利用渝中獨有的文化資源和厚重積澱,研究文化遺產的公共文化服務屬性和開放利用。 

  結合渝中都市核心功能區定位和歷史文化展示區建設目標,統籌整合文化遺產資源,挖掘發揮其公共文化服務屬性,展示以抗戰文化為代表、以巴渝文化為統領的歷史文化資源。 

  (三)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機構服務效能,探索城市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的路徑。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聯系社會與百姓的文化橋梁。提高服務效能,推動社會文化資源的均衡配置、公平分配與全民共享,是建設幸福渝中的重要內容。提供健康豐富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多變、多樣的文化需求,是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有效途徑、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抓手。 

  (四)推廣渝中模式。渝中區積極探索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都市文化與民俗文化、傳統文化與時尚文化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都市核心功能區優勢,利用引領、帶動、輻射和交流效應,探索西部都市核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促進統籌城鄉配套改革,適應城鎮化和現代化的改革要求,並及時總結向西部地區及全國推廣特色經驗。     

  三、研究內容 

  (一)現狀解讀: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擬定在渝中區街區綜合性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和社區文化活動室定點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調查問卷與訪談,全面了解掌握“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發展進程中面臨的最新挑戰、關鍵瓶頸﹔通過改革試點,探索尋求現代“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能的有效途徑﹔同時系統闡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系統構架及發展趨勢,以期實現觀念方面的轉變和制度層面的突破。 

  (二)經驗借鑒:空間維度上,對於國內大都市“核心區”(北京市朝陽區、上海市徐匯區、成都市武侯區、西安市長安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建設眾多經驗進行深入梳理、消化吸收,加以合理借鑒﹔時間維度上,對於渝中區在創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進程中的各項有益實踐,如“總分館制”、“標准化建設”、“資源整合”進行全面總結,反思不足,探尋優勢﹔ 

  (三)框架建構:針對研究目標,圍繞區情實際,以實地調查和定量化數據分析為路徑,分析渝中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建設的主要目標、核心內容、措施手段、測評體系、保障條件和監控方式,構建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國家級示范區相適應,並具有鮮明“渝中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制度體系﹔ 

  (四)方案實施:結合前期研究成果,深入調研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現狀、文化需求,尊重其文化選擇,引導他們進行文化創造和文化消費,激發他們的文化自覺,最終實現文化融入﹔結合區情實際和文化資源分布、文化事業發展等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題成果的實踐基地:菜園壩、大坪、七星崗、南紀門、大溪溝、化龍橋、解放碑等7個街道(全區12個街道)和華福巷、人和街、重慶村、李子壩、虎頭岩等18個社區(全區77個社區),深入探索文圖兩館總分館制服務效能提升﹔結合重慶市京劇團、芭蕾舞團等8個專業文藝院團和UME、環藝等5家影城及部分業余文藝團體的發展現狀,研究現階段文化產品與普通市民、文化弱勢群體、特殊保障人群文化需求的差異,探索政府採購、社會運作、有效對接、供需雙贏的途徑,逐步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渝中區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促進歷史文化展示區的快速建設。 

  (五)總結展望:對渝中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建設成效的未來展望、推廣及可借鑒性拓展,撰寫《關於重慶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現狀的調查報告》及相關課題成果,並做好結題有關事宜。  

  四、研究方法 

  課題研究通過吸收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開展文獻查閱、實證研究、對比分析、問卷調查等方式,應用文化學、社會學、公共管理學、政策學、經濟學、統計學等研究方法對課題展開研究,努力使該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有: 

  (一)文獻研究法:通過對國內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新研究成果的文獻綜述,掌握研究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論體系、主要特征、特色領域、理論趨勢等,為本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二)實證研究法:以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網點為實證范例,利用理論成果開展有關機制制度的試點運行,在實踐中不斷清晰具有操作性強、符合實際、特色鮮明等特點的運行機制﹔ 

  (三)對比分析法:充分借鑒國外對公共文化服務研究的相關理論與具體實踐,從中得到啟示並借鑒,比照我國現狀,找出共性和特性,為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可供選擇的運用模型。 

  (四)問卷調查法:編制公共文化服務現狀調查表、公共文化服務居民滿意度量表,通過訪談法、問卷法,在相關調查點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政治面貌等人群中抽樣,探析目前社會公眾對於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的認知、認可、認同程度,將結果進行社會學統計分析,找出重點加強和著力提高之處。 

  五、研究隊伍 

  (一)成立領導小組  

  為加強領導,成立重慶市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領導小組,由區委副書記、區長扈萬泰擔任組長,副區長劉彤擔任總協調,文廣新局局長辛正明、白玉擔任聯絡員,由文廣新局副局長馬佳、吳輝及相關科室負責同志擔任成員,統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 

  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 

  1、審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方案﹔ 

  2、指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協調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3、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和驗收。 

  (二)成立專家小組  

  針對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充分發揮專家學者 “智囊團”的作用,研究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有效模式、路徑、方式、方法和措施,按照專家學者、行政管理人員和公共文化機構工作人員“三三制”比例組建“重慶市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專家組”,主要承擔課題研究工作。多位專家組成員長期從事與文化及與其密切相關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多人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出版發表專著、論文百余項﹔多次承擔省部級文化行政部門委托、交辦的多項重大文化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重大專項調查研究工作和重大課題成果評審任務﹔多項建議被各級政府部門採納,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專家組成員名單如下:  

    

  姓名 

  專業職務 

  學歷 

  學位 

  研究專長 

         

  王寧遠 

  研究館員 

     

  學士 

  圖書館學 

  重慶市圖書館 

  羅智敏 

  副館長 

     

  學士 

  群眾文化 

   重慶市群藝館 

  董進波 

     

     

  學士 

  群眾文化 

  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 

  彭澤明 

     

  研究生 

  碩士 

  公共文化 

  重慶市文委 

  溫俊華 

  副局長 

     

  學士 

  公共文化 

  重慶市文委 

  段文杰 

  助理研究員 

  研究生 

  博士 

  社會學 

  香港城市大學 

  重慶市文化發展研究會 

    

  六、研究計劃 

  研究階段(含預期成果) 

  完成時間 

  1、查閱與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現狀。 

  2、購買中外文相關文獻圖書及相關設備,並開展實地調查。 

  3、在調查取樣的基礎上,完成調查統計分析。 

  4、召開課題組研討會,研究調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撰寫《關於重慶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現狀的調查報告》,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5、動員課題組成員在充分掌握最新、最活、最有用的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論證,撰寫政策文本《關於重慶渝中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的建議》。 

    

  6、召開專家組咨詢會議,聽取意見和建議。 

    

  7、完成研究報告和政策文本的修改和審定。 

    

  8、進一步研究和拓展,尤其是加強成果實踐部分,試點開展項目。 

    

  9、做好課題組的成果評估、總結工作,並向領導小組提交工作總結報告。 

    

  20141月—20143 

    

  20144月—20149 

    

  201410 

    

  201411月—201412 

    

    

    

    

  20151 月—20153 

    

  20154月—20155 

    

  20156 

    

  20154月—20158 

    

    

    

    

  20159-10 

    

    

  七、經費預算 

  序號 

  經費開支科目 

  金額(元) 

  序號 

  經費開支科目 

  金額(元) 

  1 

  資料費 

  8000 

  6 

  專家咨詢 

  評審費 

  20000 

  2 

  數據採集費 

  10000 

  7 

  勞務費 

  20000 

  3 

  差旅費 

  16000 

  8 

  印刷費 

  7000 

  4 

  會議費 

  8000 

  9 

  管理費 

  5000 

  5 

  設備費 

  8000 

  10 

  其他 

  3000 

    

    

    

  合計 

  105000 

  年度經費預算 

  2014 

  2015 

    

    

  60000 

  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