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安徽
安徽
讓“徽風皖韻”香飄四方
發布時間:2022-12-21 10:08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12-21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多年來,安徽省各茶產區以茶為媒,充分整合當地豐厚的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不斷探索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著力打造茶旅品牌,推動傳統茶產業由單一農產品生產,向產區觀光、電商營銷等全產業鏈開發轉變,讓茶旅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為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貢獻力量。
  以茶促旅 催生新業態
  好山好水出好茶。六安市金寨縣面沖村西茶谷主題公園位於大別山腹地,是名茶六安瓜片的重要產地。園內現有高標准茶園3000余畝,每到產茶盛季,整個園區彌漫著茶香,沁人心脾,讓人流連忘返。
  “在這裡,游客不僅能欣賞美景,還能切身體驗‘六安瓜片’採摘、傳統工藝傳承以及茶文化、茶禮儀。”金寨縣油坊店鄉面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陸崇軍表示,園區堅持以茶為媒,深挖當地茶文化,推進茶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休閑旅游等融為一體,著力打造集綠色生態谷、特色產業谷、旅游養生谷、科技文化谷、扶貧富民谷等五“谷”為一體的特色發展區,既豐富了茶谷內涵,又提升了當地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在同為六安瓜片重要產區的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讓這個曾經的全國深度貧困村實現“美麗蝶變”。
  “守住‘綠水青山’,方可贏得‘金山銀山’。”大灣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表示,我們依托大灣村茶葉及紅綠旅游資源優勢,以培育龍頭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和茶旅產業,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紅綠結合”的鄉村振興之路。2021年共接待游客達35萬人次,實現旅游經濟收入3000萬元。
  面沖村、大灣村是六安市茶旅融合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市充分發揮茶谷旅游資源優勢,建成了一批茶旅融合景區、民宿,推出了一批茶旅精品線路,打造了一批新業態、文創產品,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著力推進茶旅深度融合,全面打響六安茶旅品牌。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通過拓寬和延伸茶產業鏈,進一步推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與茶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茶產業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重要作用,全力唱響六安瓜片“金字招牌”。
  以旅興茶 講好新故事
  茶,馥郁芬芳﹔旅,傍花隨景。茶旅融合是茶產業多樣化和旅游產業全域化的生態表達。如何以旅游為載體講好新時代徽茶文化故事,讓千年徽茶制作技藝重煥活力,是安徽省一直以來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走進黃山市徽州區徽州山脈腳下的謝裕大茶博園,佔地4000余畝的基地內分布著謝裕大茶文化博物館、黃山茶樹種優質資源保護園等“一館四園”。
  “我們以茶為載體,把研學、旅游元素巧妙融入茶葉生產、制作、加工、體驗等環節,讓茶旅游不再走馬觀花,真正深入文化與生活。”園區負責人桂利權表示,如今的茶博園不僅是產茶制茶基地,更是一處集旅游、休閑和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精品徽茶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
  在黃山市祁門縣,旅游發展的春風同樣給當地名茶祁門紅茶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茶文化的精髓亙古不變,但其傳播方式一定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這樣才能在新時代重煥光彩。”祁門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傳統茶產業與鄉村旅游相融合,每年舉辦祁紅採摘節等茶旅品牌活動,策劃推出了“問道探秘”旅游風景道等精品旅游線路,研發了一批茶旅主題文創產品,同時積極利用互聯網直播平台,線上宣傳祁紅文化,促進文旅、茶旅融合發展,推動祁門旅游發展再上新台階。
  “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令我們備受鼓舞、深感振奮。”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黃山市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進一步加強茶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作,推動茶文化活態傳承,以茶為媒、以茶會友,更好地推動徽茶文化走向全國、奔向世界。
  茶旅融合 擘畫新畫卷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征程中,茶旅融合既是茶產業壯大、茶農進一步增收致富的必經之路,也是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了有效途徑。
  位於黃山市新明鄉的猴坑村是名茶太平猴魁的創始地、核心產區,千百年來,這裡的居民以種茶制茶為生,盡心守護著一方青山綠水,而雲霧繚繞的高山深谷,濕潤豐沃的氣候土壤,則滋養著猴坑好茶作為回報。
  “我們村現有茶園5000余畝,茶葉年產值超7000萬元,茶產業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產業。”黃山市新明鄉的猴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方繼凡介紹,多年來,村裡始終將茶產業作為富民強村的支柱產業,大力拓基地、提品質、強品牌,打造綠色生態茶園,穩步提升茶葉質量。
  近年來,猴坑村圍繞茶產業,通過“旅游+”“生態+”模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打造集採摘、休閑、旅游於一體的生態茶園、觀光果園,先後舉辦“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節”“太平猴魁手工制作技藝大賽”等多項文旅活動,村民也開辦起了民宿。
  “每年春茶採摘時節,我們的民宿都供不應求,必須提前預訂。村子裡的游客多了,也讓茶葉銷售更加火爆,村民的收入明顯增長。”民宿經營者劉美琴表示,手捧太平猴魁“金葉子”,腳踩鄉村旅游致富路,對未來的發展她充滿信心。
  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林茶之間、山水之中,一幅幅生態美、產業強、生活美、百姓富的安徽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靖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為契機,深入挖掘安徽茶文化的底蘊和內涵,持續提高安徽傳統制茶技藝保護傳承水平,加快推進安徽茶與文旅深度融合。(朱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