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北京
北京
“2019美麗中國行” 文旅採風活動走進廊坊
發布時間:2019-10-28 11:2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0-28
  10月14日至18日,由中國旅游報社、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中國旅游新聞網支持的 “2019美麗中國行﹒樂道廊坊”大型文旅採風活動走進廊坊。在京畿重地的河北省廊坊市,多元文化和旅游正編織出一張瑰麗藍圖--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廊坊文旅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該地堅持生態為本、文化為魂、旅游為體,重點打造了一系列旅游品牌,把文化融入具體項目,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味道。
  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
  霸州古稱益津,這裡人杰地靈、物阜民豐,自古便是京畿之靈秀寶地,素有北國江南之稱。牤牛河是霸州穿城而過的母親河,也是霸州的重要排水體系。它屬於永定河支系,始掘於清雍正四年,每年盛夏時節河水暴漲,水勢凶猛,聲若 “牤牛”嘶鳴,故當地居民稱之“牤牛河”。
  “十三五”以來,霸州市委市政府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重點,下大力氣治理“城市病”。經過兩年多的綜合治理,牤牛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於今年7月16日實現正式蓄水。與此同時,牤牛河綜合治理工作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復活“益津八景”,沉澱歷史文化故事,重新刻畫“苑口秋濤”“鹽河春鳥”“堂澱風荷”“東廟波光”“老堤晚渡”“霸台朝陽”“北樓山色”“環城煙柳”八個歷史畫面,並以滄海桑田卷、奔流不息卷、風起雲涌卷、文華璀璨卷、歸園田居卷五幅畫卷再現益津上河圖。
  宋遼古戰道是霸州邊關文化的縮影,古戰道結構獨特、地形復雜、高矮不一、寬窄有別、蜿蜒曲折,洞內既有寬大實用的藏兵洞,又有千回百轉的迷魂洞,還有掩體、議事廳、糧草處等軍事專用設施,堪稱軍事史上的“地下長城”。喜歡探險的您來這裡體驗絕對沒錯。
此外,霸州的“益津八景”將“苑口秋濤”“鹽河春鳥”“堂澱風荷”“東廟波光”“老堤晚渡”“霸台朝陽”“北樓山色”“環城煙柳”八個經典歷史畫面重新刻繪在世人面前,並以滄海桑田卷、奔流不息卷、風起雲涌卷、文華璀璨卷、歸園田居卷五幅畫卷演繹了一幅堪與清明上河圖媲美的現代版益津古郡嬉水賞游圖。
目前,牤牛河已經成為文化旅游地標性景觀、為霸州市民打造了一個健康娛樂、休閑養生、嬉水漫步的綠色走廊。

牤牛河歷史文化公園
  牤牛河歷史文化公園裡的宋遼古戰道磚窯遺址
  探索“旅游+”發展新路徑
  在廊坊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燕南春酒文化博覽園,這裡不僅生產美酒,還是國家級3A級旅游景區。游客來此不僅可以賞美景、品美酒,還可以進入車間,近距離了解白酒的傳統釀造技藝。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燕南春酒業有限公司通過將企業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打造出一條極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我們在2013年啟動了酒文化博覽園項目,實行白酒生產和工業旅游並行的經營模式,通過釀酒文化的傳承和創意性改造,將生產型與消費型文化結合、工業旅游與博覽交易結合、視覺消費與體驗消費結合,集中展示”燕南春白酒“特有的品酒、賞酒、藏酒和論酒文化。”燕南春酒業集團副總經理趙洪江告訴記者。
  當酒業與旅游業的各自屬性相互融合、碰撞、相得益彰時,“酒文化旅游”便會彰顯出企業的個性及其獨特的魅力。如今,佔地260余畝的燕南春酒文化博覽園涵蓋燕南春酒文化博物館、固態發酵車間3000平米窖池群、白酒釀造DIY體驗館、白酒檢測中心、萬噸灌裝生產線、白酒封藏館、宋遼酒文化街、酒燕山、泳春洞、燕南湖等主題項目,獲得省級工業旅游示范景區、國家AAA級景區、廊坊最佳文明景區、河北省旅游特色品牌企業等殊榮。
  值得一提的是,“酒文化旅游”的發展途徑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17全年接待京津冀游客突破十五萬人次,2018年接待游客量突破二十萬人次,2019年接待游客量有望突破三十萬人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當記者來到釀酒車間,糧食發酵的風味扑鼻而來,自然的饋贈讓釀酒缸內的糧食不斷的發生著化學反應,240個發酵池兼有醬香和清香,獨有的小窖發酵使酒醅最大限度的和窖池壁接觸,使得燕南春酒的品質更高。據了解,燕南春酒的釀造技藝於2013年被列入了河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去年,公司新規劃建設了永清宋遼酒文化街、地下封藏館、酒燕山、泳春洞、燕南湖等項目,進一步豐富園區內容,增強了博覽園的文化內涵。”燕南春酒業集團副總經理趙洪江說。

燕南春酒文化博覽園裡的燕南湖
  用傳統文化留住更多年輕人
  明代文人魏學洢的《核舟記》中曾這樣寫道,“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小小核桃,大千世界,巧奪天工。在現今中國核雕藝術之林中,來自廊坊的永清核雕更是別具一格,獨具特色。
  1971年,永清核雕發源於廊坊市永清縣別古庄鎮後劉武營村,到上世紀80年代,這裡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核雕創作、生產和銷售基地。近年來,隨著文玩熱的興起和網絡銷售的推廣,永清核雕得到越來越多收藏者的喜愛,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留在村子裡,委推動核雕產業發展出一份力。
  記者了解到,以永清縣別古庄鎮為中心的方圓數十裡內,共有核雕企業2000余家,每年銷售額高達6個多億。核雕從業者4萬余人,而且大多都是當地的年輕人。這些可觀的數字和產業規模,讓年輕人在村子裡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更多農村家庭受益的同時也讓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現代化的機械工具讓永清核雕的發展提升了速度。在用料上,永清核雕由山核桃、毛核桃起步,不斷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用料品種更為豐富。在工具上,永清傳統核雕使用能夠深雕的雙刃刀。在技法上,擁有獨特的層次工、精細工、細密工等工藝,並形成了“開臉二十八刀”等雕刻理論。在造型上,永清核雕將明清宮廷雕刻與古代民間雕刻相融合,喜深雕,重神韻,形成了端庄大氣、古朴可愛、生動細膩的獨特藝術風格。
  目前,別古庄核雕小鎮初具雛形:以別古庄村為中心,沿東高線,遍布半截河、前劉武營、後劉武營、徐庄、別古庄、萬全庄等6個村庄。“核雕小鎮總體格局為‘一軸一環一中心’,小鎮以核雕手工藝文化為主線,結合各村的產業和空間特點,形成一個完整的旅游產業帶。同時,以文化產業和生態產業作為雙引擎,以產城融合為理念,打造具有現代產業示范區的特色小鎮。未來,我們將積極通過兩大主導產業打造文化和生態兩種品牌化的旅游資源,形成‘旅游+’模式,進而形成完善的聯動式旅游產業鏈條。”永清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司紹祥表示。

永清核雕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