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北京
北京
研培交流突顯首都輻射帶動作用
發布時間:2022-07-18 09:3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朱雪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7-18

   

  圖為中央美術學院2021年以“文化潤疆,以美育人”承辦非遺傳承人研修班 

  北京市傳統工藝數量眾多、門類豐富、覆蓋面廣。今年3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共收錄37個項目,其中,既有融入百姓生活、深受群眾喜愛的北京絹人、張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藝等項目,也有從宮廷走上國際舞台,展示國家風採的景泰藍制作技藝、雕漆技藝等項目,鼓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北京著眼於提高以人為核心的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通過舉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簡稱“研培計劃”),不斷提高非遺傳承人的文化自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傳承人的技藝。

  傳統工藝接力傳承創新 

  自2016年以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充分發揮北京地區高校資源優勢,在研培計劃中開展了金石篆刻、玉雕、雕漆技藝、京繡、剪紙、景泰藍制作技藝、花絲鑲嵌制作技藝等多個傳統工藝項目研培班,幫助從業者開闊視野、增強學識。

  熊鬆濤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琺琅傳承人、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2018年,他參加了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研培計劃中的金屬工藝研修班。

  “通過學習,熊鬆濤的研發能力進一步增強,他把原有的釉料進行創新和改良後,用到小型琺琅首飾和表盤上,釉色潤滑、細膩。表盤的設計品質不遜於國際大牌高端腕表,市場反饋很好。”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培計劃負責人陳岸瑛說,像這樣受益於研培計劃的傳統工藝從業者不勝枚舉。

  北京城市學院已連續3年承辦研培計劃研培班。該項目負責人、北京城市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陳秋榮介紹,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導下,學院開展了漆藝、玉雕研培班,重點助力鄉村振興,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遼寧省阜新美術館館長時宇參加了2018年的漆藝研培班。此後,通過江西師范大學等高校平台,積極推廣在漆藝研培班所學的戧金等技藝。一些學生畢業返鄉後,又將這些技藝與當地傳統手工藝結合,創新設計文創產品,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時宇還同豫章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程凌雲共同實施江西省文化藝術基金漆陶青年創新創作人才培養項目。

  北京市雕漆工藝美術大師時林也是這屆漆藝培訓班的學員,他說培訓班系統性、多緯度的學習使他受益良多,讓他深入了解了漆藝的歷史與當今發展,並將所學用於創作。

  陳秋榮表示,傳統工藝就這樣被不斷地接力、傳遞,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 

  北京市注重加強對口幫扶地區的非遺人才培訓。青海省是北京市對口幫扶省份,2017年,20名來自青海玉樹的藏族非遺傳承人加入研培計劃,加深了他們對非遺項目的理解,提升了其技藝傳承能力。2018年,研培計劃項目組再次前往玉樹,回訪研修班學員,遴選出10名新學員參加2018年度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項目的培訓。同年9月,以“玉樹藏族傳統工藝”為主題的玉樹藏族傳統工藝研修班結業成果展舉辦,學員們將現代設計理念與藏族傳統工藝巧妙融合,得到廣泛好評。

  陳岸瑛告訴記者,在此次研培中,有一位學員是曲克安達(牦牛奶糖)制作技藝傳承人,名叫白卡。經培訓,她認識到曲克安達制作技藝背後的文化價值,獲取了有效知識和信息,走上了創新創業之路。目前,白卡的青年牧女商貿公司已有20余位員工,為公司提供原材料的牧民家庭超過了80戶,有效帶動當地牧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如今,在我校參加研培的30名藏族傳承人,都已成為玉樹傳統工藝各門類的帶頭人,有力推動了藏族傳統工藝在當地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陳岸瑛說。

  此外,研培計劃項目組還對涼山彝族服飾傳承人阿牛阿呷進行了重點培養,對彝族服飾開展幫扶活動﹔以新疆哈密和湖北荊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為依托,對振興維吾爾族刺繡、楚式漆藝和大漆加工技藝進行探索,幫助新疆哈密和湖北恩施巴東、十堰竹溪等地群眾增收。

  搭平台、辦活動、助交流 

  “我目睹了中國非遺保護工作開展20年來,與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時代審美相適應的發展過程。《關於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令我們非遺傳承單位和傳承人備受鼓舞。”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總工藝師鐘連盛說。

  多年來,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勇於創新,擔當行業領頭羊,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景泰藍藝術人才培養”等項目、“景泰藍老物件淘寶大集”“景泰藍皇家藝術廟會”和60余場淘寶直播帶貨等系列活動,使景泰藍真正“活”起來,人才動起來。

  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葉曉溪表示,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建立了“北京工藝美術非遺公共文化和社會教育服務平台”,形成近40種技藝課程系列,通過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四進工作,服務基層一線群眾,服務黨和國家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我們即將在北京市延慶區窯灣村開展‘鄉土文化專家工作示范站’建設,力爭摸索出一套可復制的非遺普及與技藝傳承工作模式。”葉曉溪說。

  一直以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利用首都多元化的文化空間和文化盛事,舉辦“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北京非遺購物節”等,為傳統手工藝者提供學習、交流、宣傳、展示的機會,同時依托傳統節慶,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助推傳統工藝更好地連接、融入現代生活,體現當代價值。(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