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北京
北京
進一步推動北京市文旅產業繁榮發展
發布時間:2023-04-18 09:0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4-18

  2023年一季度,北京市旅游市場較上年同期呈較大幅度增長,國內旅游各項指標較2019年的恢復程度均好於全國水平。一季度預計接待旅游人數約579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約89%﹔旅游收入約1050億元,同比增長約17%,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約86%。

  北京市文旅市場全年以春節熱度為起點呈現“高開穩增,持續回暖”趨勢。文化產業將於二季度後重回正軌,數字文化行業將率先實現較快增長﹔旅游業持續回暖,季度增速有望環比走高,隨著海內外出行便利度提高,暑期有望迎來全面復蘇。文旅市場整合步伐加快,龍頭企業通過並購重組做優做強,引領行業發展。業態創新加速演進,演藝新空間、民宿+、微度假等體驗互動模式成為市場新風向,定制游、夜間游、研學游等細分賽道潛力巨大。疫情防控期間異軍突起的雲旅游、雲展覽、雲演藝、雲劇場等替代性消費方式,將轉化為常態需求。751等文創園在孕育產業的同時,將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全方位融入城市發展。

  然而,在文旅產業復蘇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文旅產業復蘇需要一定的周期。疫情導致文旅產業面臨系統性重構,人才、市場、業態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產業體系修復、產業鏈條重建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市場消費需求尚不穩定。元旦、春節的短期補償性消費需求對旅游產業恢復起到一定作用,但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一定時期內,居民對經濟前景、職業規劃的危機感依然存在,對文旅類非剛性消費保持審慎態度,旅游市場活力還需持續激發。第三,投資收縮,項目落地難。今年1月至2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4%,但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僅增長1.8%,文旅項目投資動力相對不足。部分企業觀望情緒較重,權衡利弊後更傾向於輕資產運營,選擇放棄重資產投資項目。第四,資金短缺,融資難度大。旅行社、演出等企業經過疫情的重創,資金流動性風險加劇,融資需求迫切。但文旅企業財務狀況不容樂觀,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破產風險增大。最後,傳統業態面臨重新洗牌。KTV、游藝廳、網吧等行業在疫情前就已逐漸沒落,經歷反復停業、持續虧損後,市場進一步萎縮。

  如何進一步推動文旅產業繁榮發展?

  抓重點領域,提升產業發展能級。一是加快演藝之都建設。北京市出台建設“演藝之都”工作方案,制定演藝新空間運營標准和相關管理、扶持政策,發揮文化藝術基金、演藝服務平台、演藝排練中心的扶持引導作用,以“演藝之都”建設為牽引,擴大精品力作供給、優化演藝空間布局、創新升級演藝新業態、構建良好演藝市場生態。二是加快智慧文旅建設。落實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部署和要求,提升文旅領域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搭建資源匯聚、互聯共享、智能高效的北京全域智慧文旅平台。利用文旅數據中心建立貫通市區兩級、打通政企兩端的文旅數據匯集共享網絡。聯合線上文旅頭部企業,多場景搭建消費引流入口,將流量轉化為消費。三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以《關於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為指引,加強景區景點建設,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實施“民宿+”計劃,通過民宿打開流量窗口,賦能鄉村振興。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培育,以示范引領鄉村文旅融合。推出《我的桃花源》第三季,舉辦“暢游京郊”“大廚下鄉”等活動。

  抓產業融合,激發市場內生動力。一是推動商文旅體融合。用好北京冬奧會長尾效應,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實施《北京市擴大文化和旅游新消費獎勵辦法》,培育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新商品。推動出台關於規范引導帳篷露營地發展的意見、關於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的實施意見等規范性政策。二是推動文旅和科技融合。加強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開展文旅行業科技應用場景優秀案例評選。搭建文旅與科技轉化對接平台,加強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的應用。三是推動文旅和金融融合。把握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機遇,用好投融資創新舉措,做好項目摸排申報。探索推出旅行社質保金保險,緩解旅行社資金壓力。與相關銀行達成戰略合作,暢通服務機制。研究擴大京郊旅游融資擔保平台的擔保范圍,擴大京郊旅游政策性保險覆蓋率,利用文旅資源交易平台推動項目與資本精准對接。

  抓項目園區,提升產業承載能力。一是加強重點項目儲備。開展項目摸底,建立重點項目庫和重大項目統籌協調機制,對入庫項目提供跟蹤指導。緊盯樂高樂園等重大項目,加強溝通對接,推進項目落地。二是用好國家級園區資源。做好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建設工作,以試點促示范,帶動園區整體轉型升級。

  抓品牌影響,挖掘市場消費潛力。一是提升“北京禮物”品牌影響力。加強統籌策劃,完善認定管理機制,加強品牌管理和品質提升,與知名IP合作,聯動老字號、非遺、文博資源,提升“北京禮物”科技元素、設計含量、時尚品質。二是打造品牌文旅活動。提升北京國際音樂節、中國戲曲文化周等活動影響力,持續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做響“北京微度假”“北京網紅打卡地”等宣推品牌。三是擴大北京文旅海外影響力。舉辦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藝術嘉年華等活動,開展“長城好漢”全球推廣活動等。(楊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