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探索民族古籍數字化之路
發布時間:2023-10-17 09:4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0-17

  少數民族古籍是中華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了各民族的文化審美和精神理念。搶救保護有良方,整理研究出成果,傳承利用顯活力。近年來,作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廣西持續創新機制,探索實施“古籍復制件交換原件”搶救搜集模式、整合資源共建合作項目機制、出版系列成果打造圖書品牌、建立數字化平台推動古籍活化利用等工作方式,取得顯著成效。

  “古籍保護的目的在於傳承利用,‘廣西經驗’還要不斷創新、升級。”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韋如柱說,近幾年,廣西每年搶救搜集的各民族古籍均在2000冊(件)以上。目前,廣西各民族古籍超過3萬冊(件)。然而,此前由於受人才缺乏、出版周期長等多重因素影響,最終整理出版的古籍數量十分有限,能進入大眾視野的更是少之又少。

  對此,2021年以來,廣西加快推進少數民族古籍數字化工作。廣西民族古籍中心與廣西教育出版社聯合打造“廣西古籍文庫”數字平台,即依托廣西古籍搜集、整理、研究及出版成果開發同步數據庫,含“四庫一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古籍庫”“中華古壯字古籍庫”“廣西地方特色文獻庫”“廣西經典文獻當代轉化庫”以及“中華古壯字字典(在線版)”。

  廣西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吳春霞介紹,“廣西古籍文庫”數字平台集成廣西古籍搜集、整理、研究及出版成果,擬收錄廣西各民族古籍近3萬冊(件),包含民族典籍、民間文書、碑刻銘文、口承文獻等特色門類。同時,依托平台建設收錄相關傳統文化的數字資源,分14個數據庫進行建設,可實現古籍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開放共享。

  據了解,“廣西古籍文庫”數字平台於2022年8月正式上線,目前正進行功能升級及資源採集,預計2023年底完成平台升級。屆時,將建成數據庫6個,收錄碑刻拓片1000件、民族典籍底本200部、圖片2000幅、口承文獻音視頻2萬條、數字圖書50冊。

  為了解決少數民族古籍整理難、輸入難、編校難、排版難等難題,廣西民族古籍中心與廣西教育出版社聯合探索開發“那蛙古壯字輸入法”“那蛙民族古籍智能整理軟件”“那蛙壯語詞霸”等服務軟件。這些軟件借助AI技術,對古壯字古籍進行規模化、系統化的字符識別和錄入,搭建古壯字數據庫以及相關知識庫,不僅能大幅提高古籍整理的效率、縮短出版周期,而且能實現全文檢索、文本比對、數據分析等功能,為民族古籍的大眾傳播、交流共享和學術研究提供便利。

  “‘廣西古籍文庫’數字平台的建設圍繞數字化時代的需要,不斷做既基礎又必要的探索性工作,在這方面我們充滿期待。”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業務處處長楊碩說,“希望廣西先行先試,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賓陽 韋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