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北
湖北
農文旅融出鄉村好“豐”景
發布時間:2024-03-14 09:4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3-14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強文化賦能和旅游帶動,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走筆荊楚大地,喜看農文旅融出鄉村好“豐”景。
  杜堂村位於湖北武漢黃陂區北部,2014年以前,全村外流人口85%,耕地拋荒90%,房屋閑置8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
  2014年,當地政府決定吸引能人回鄉建設美麗鄉村,以改善村庄環境為重點,實現村容面貌華麗蝶變。2017年,引進的能人企業家以美麗鄉村為基礎,大規模地培育產業,發展旅游、民宿、生態農業、康養、文創等產業,建成木蘭花鄉國家4A級旅游景區,形成農旅融合、村景融合發展模式。2022年景區又進一步提檔升級,建成木蘭不夜城和田園綜合體兩大項目,帶動全村形成農文旅、“白+黑”的旅游發展格局,引導外出農民、城市市民、大學畢業生回鄉、歸鄉、入鄉就業創業。
  今年53歲的杜堂村村民林小海算了一筆賬:“以前在家裡做農活收入低,現在家裡的田地流轉出去了,我和愛人在景區做炒飯生意,月平均收入有2萬多元。兒子之前在外地打工,現在也回來了,今年我們一家人打算在景區開一家餐館。”
  “2023年,木蘭花鄉景區累計接待游客210萬人,旅游綜合收入2.3億元,均較2019年翻番。”木蘭花鄉景區辦公室主任李鵬介紹,目前,杜堂村實現農民年均可支配收入21952元,比2014年增長2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70萬元,比2014年增長170%。
  用生態美景提升旅游熱度,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湖北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注腳。
  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的湖北省黃梅縣歷史悠久,素有“鄂東門戶”之稱。近年來,黃梅縣以荊楚文旅名縣創建為抓手,通過唱響農文旅聯姻的天仙配,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打造了“袁夫稻田”、苦竹養馬嶺、五祖東山問梅、杉木邢繡娘生態園、柳林玫瑰谷等一批“網紅打卡地”,釋放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袁夫稻田”坐落在黃梅縣大河鎮永安村,負責人袁勇剛曾在一家知名企業擔任高管。2017年之後,袁勇剛辭職回鄉創業。起初,他隻想在這片土地上種出真正的有機大米,但理想很快被現實擊垮,有機大米缺乏消費場景很難開拓市場。袁勇剛靈機一動,在稻田上架起了辦公室和幾間臥室,又跑遍全國找到了7節“退伍”的綠皮火車廂……2018年,火車餐廳開業了。
  為了讓游客的體驗感更充實,袁勇剛又增加了三角木屋、森林小屋、天空之境等特色民宿設施,推出品牌包裝大米。秋收節、插秧節等固定地域特色農耕活動也陸續在“袁夫稻田”開展……“詩和遠方”的結合,帶火了這片土地。如今,“袁夫稻田”集耕、食、住、游、賞於一體,年游客量20余萬,收入數千萬元。袁勇剛說:“要將‘袁夫稻田’打造成集觀光游覽、科普教育、產品展銷等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位於“世界硒都”腹地,北臨清江水,南倚恩施州城。以豐富文化供給、優化鄉村旅游、提升旅游品牌為重點,龍鳳鎮走出了一條融合發展之路,讓村民富了腦袋、鼓了口袋。據統計,2023年,龍鳳鎮圍繞“賽龍舟”“庖湯節”等重大節慶活動節點,邀請全市100余家商戶參加活動,銷售土特產、特色美食、游樂產品等,實現綜合收入150余萬元,共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帶動當地200人務工增收超20萬元,當地民宿為村民創收40余萬元。龍鳳鎮黨委書記章雲鋒介紹,該鎮還將進一步打造“四季有花香、四季有果摘、四季有地方玩耍、四季有特色餐飲待客”的精品旅游品牌。
  打造詩意田園,賦能鄉村振興,更多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湖北實踐正在不斷上演。十堰市茅箭區東溝村、營子村把農村變景區、農園變游園、農居變旅店、農產品變旅游商品,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鶴峰縣下坪鄉以“和美院子”為依托,通過“院子文化+農旅”的模式,開發參觀、民宿、休閑、採摘等增收路子﹔襄陽市襄城區臥龍鎮把最初“種養+觀光旅游”的單一休閑模式,升級成“種養+體育競賽+觀光旅游+科普體驗+特色農產品銷售”的新型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瞿祥濤)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北發放第二輪文旅惠民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