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南
湖南
湖南省文化館
“播撒藝術的種子”:為農村留守兒童送去藝術課堂
發布時間:2023-06-01 09:2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6-01

  10年,1500多名文化志願者,深入全國25個縣,行程上萬公裡,為8000多名偏遠地區留守兒童送去1.1萬堂藝術課……這是湖南省文化館“播撒藝術的種子”偏遠地區留守兒童藝術幫扶計劃的成績單。這串數字背後是懷揣藝術、跋山涉水的文化志願者與渴望藝術、翹首以盼的孩子的雙向奔赴。

  “播撒藝術的種子”偏遠地區留守兒童藝術幫扶計劃文化志願行動是湖南省文化館組織開展的一項品牌公益文化活動,於2014年在湘西十八洞村啟動,以關愛偏遠山區留守兒童為工作重點,以藝術培訓、文藝演出、展演展覽為載體,為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送去高質量的藝術課,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種下藝術的種子。

  “我們希望通過文化的力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將文化和時代所需相結合,彰顯‘群文人’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擔當作為。以文化志願服務的形式在孩子們心裡播下藝術的種子,讓他們感受、發現藝術的美好,並通過追求藝術的美而感受生活的美,最終用美來回報社會。”該項目負責人、湖南省文化館副館長周固堅說。

  五蓋山鎮是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最為偏遠的山區鄉鎮,該鎮南部的獅子口村、栗木水村、小坌村等幾個村隻有一所小學——三口洞聯校。學校一年級至五年級隻有4個班,在校學生130余人,在職在編的9位教師中無一名藝術專職教師。2018年5月,“播撒藝術的種子”走進三口洞聯校,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及興趣愛好,在學校開設音樂、舞蹈、器樂、昆曲、美術、書法六門藝術課,由湖南省文化館統籌,蘇仙區文化館負責組織志願者,每周定期到學校上課,為孩子們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藝術培訓機制。

  5年多來,先後有500多位文化志願者在三口洞聯校開展藝術培訓245期,服務時長近500個小時。如今,三口洞聯校的孩子們有了穩定的藝術課堂,學校的相關教師也通過學習掌握了基本藝術教學技能,學校還組建了兒童文藝隊伍。

  2019年至2022年間,“播撒藝術的種子”行動在杉木橋鎮貝家樂留守兒童培訓學校、通津鋪鎮家樂園留守兒童培訓學校等共計開展了近700個課時的培訓教學,22名文化志願者參與教學,培訓輔導留守兒童500余人次,並先後舉辦了4次成果展,為慈利縣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絢爛的藝術天空。

  除常規藝術課外,“播撒藝術的種子”行動到哪裡,還特地為那裡的孩子開設其所在地區的民族民間特色藝術課程。例如,三口洞聯校的昆曲課程就是結合郴州的昆曲特色開設的,由當地昆劇團的演員志願者來校授課。

  在湖南婁底新化縣,“播撒藝術的種子”行動與新化山歌傳承發展緊密結合,讓少年兒童感受新化山歌魅力,了解新化山歌的歷史傳承,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洋溪鎮中心學校學生鄒梓涵在聽了文化志願者、新化山歌傳承人陳福雲的課後,被新化山歌深深吸引,通過幾年的學習,他多次在學校活動中演唱新化山歌,還多次登台參賽。2017年至今,“播撒藝術的種子”在新化縣偏遠農村地區開設美術、書法、新化山歌、朗誦、舞蹈等課程,累計培訓學生2000余人次。通過培訓教學,挖掘了一大批熱愛新化山歌的兒童,成立了“新化山歌留守兒童藝術團”,並帶領藝術團的孩子走出大山,在更廣闊的舞台上傳播新化聲音。

  10年來,“播撒藝術的種子”還幫助所到之地建立了村級和校級留守兒童樂團、舞蹈隊、山歌演唱隊等兒童藝術團,並通過培訓當地教師等形式,使藝術的“種子”真正在當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湖南省文化館的統籌下,各級文化館還經常為參加藝術培訓的孩子們舉辦成果展演、作品展覽等,一有機會就帶他們走出大山,走上更大舞台,展示展覽藝術學習成果,為他們創造藝術學習、對外交流和自我展示的機會。

  從2019年開始,“播撒藝術的種子”走出湖南,走進寧夏永寧縣閩寧鎮黃夷小學、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苗家小鎮小學等地,搭建跨省志願服務平台,幫助更多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實現藝術夢想。

  湖南省文化館黨委書記、館長葉偉平表示,“播撒藝術的種子”偏遠地區留守兒童藝術幫扶文化志願行動通過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形式,創立了面向農村、學校和特殊群體的文化志願服務新模式,有效整合資源,形成了文化志願服務合力,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和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傳承具有積極意義。

  “正如這項藝術幫扶行動的名稱一樣,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播撒藝術的種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探索偏遠農村地區藝術幫扶的常態化機制,期待藝術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葉偉平說。(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