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海南
海南
自貿港建設五周年:文旅融合成為海南靚麗“底色”
發布時間:2023-05-05 16:4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5-05
  今年是海南建省35周年,自貿港建設5周年。文旅融合繪就“蓬勃興起自貿港”的一道道靚麗風景,成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生動實踐。
  城鄉文化品牌活動全島開花
  不久前,第三屆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動在海南拉開帷幕,通過開幕秀、展覽、論壇等多種形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錦繡產品展示平台、中國錦繡文化的舞台、海南黎錦苗繡文化與世界交流相融的窗口,這也是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第三次高起點策劃、高質量舉辦該項活動。
  與此同時,在海南廣大的鄉村,“春風村雨”文化惠民群眾文化活動也在有序開展。海南因地制宜帶動各市縣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列鄉村文化活動,通過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進基層,組織高品質的文化產品與優質服務下鄉惠民,讓文化之花綻放在鄉村振興前沿陣地﹔通過開展“歌唱美好新海南”鄉村誦讀活動,讓孩童們在誦讀中汲取文化力量﹔通過舉辦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展示活動、海南省民間文化藝術季活動,全面推動文化旅游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
  一系列鄉村文化活動將全省19個市縣富有海南特色的黎苗文化、紅色文化、瓊劇文化、東坡文化等,通過展銷非遺產品、農產品,展示海南非遺美食、特色美食,充分展現海南美麗鄉村的風貌。
  從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到春風村雨文化活動,從中國(海南)東坡文化旅游大會到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動的舉辦,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一個又一個文化活動品牌深入人心。五年來,海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豐厚成效。
  公共文化設施補短板提效能
  2018年以來,海南的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穩步增長,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工程相繼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不斷壯大,重點品牌文化惠民活動廣受歡迎,文化事業呈現良好發展的態勢。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館38個(其中國有博物館18個)、公共圖書館24個、文化(群藝)館23座、藝術表演場館15處、鄉鎮(街道)文化站219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638個。
  三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建設,構建起了市—區—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真正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裡”。
  5年來,海南全省公共文化四級網絡基本建成。特別是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正在有力推進,這十大公共文化設施文化品牌包括高標准建設運營省非遺展示中心、省藝術中心、省美術館、省圖書館二期等重要公共文化設施,建成後將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位於海口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項目已全面封頂。
  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斌介紹,過去5年,海南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成果豐碩,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穩步增長,影視、演藝、游戲、設計、會展、娛樂六大產業加快發展。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海南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文旅融合特征更加鮮明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假日全省接待游客320.37萬人次,同比增長141.5%,椰級鄉村旅游點接待游客45.79萬人次,同比增長221.7%。
  這其中,文旅融合成為假日經濟新動力,全省各地推出多項文化活動提升假期的內涵和質感。海南具有中國最獨特鮮明的文化旅游資源,擁有種類繁多且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如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積累的非遺更是海南的寶貴財富。
  檳榔谷文化旅游區圍繞黎苗文化主題,以自然黎族村寨為載體,通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旅游資源,採取活態傳承方式,以聚集開發為手段,實現了主題村落的再造,促進了非遺文化與旅游的水乳交融。
“近年來,海南在‘非遺+公共文化+旅游綜合體驗區’傳承模式和制度創新上探索了有益經驗。”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夏鋒說,“未來是海南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重要時期,我們應抓住機遇,讓非遺文化在兼容並蓄、文旅融合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中煥發新活力。”(陳關超)